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暑假实践——与你相约(一)我为什么要读大学

(2021-07-21 07:44:34)
分类: 幸福10班
今年暑假我给云宝们推荐了一部电影
大学
暑假实践——与你相约(一)我为什么要读大学

   影片主要围绕四个人物,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展开。主要人物分别是高考生严韫洲,博士生宋云天,环境工程教授钱易,留美学者蔡峥。高考、毕业、入职、退休……这部电影呈现了清华园里四位站在人生路口的清华人的理想与现实抉择: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严韫洲,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的学府;在园子里攻读九年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经历一番抉择,挥别象牙塔,坚定去往基层践行“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回国入职清华大学天文系,大胆提出“仰望星空”的设想,积极推动要为中国制造一台世界领先的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年逾八十的院士钱易迎来了她的荣休仪式,但她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步履不停。
   影片之所以好看,源于其真实。长达3年的伴随式纪实拍摄,超1000小时的素材时长,提供了一场“沉浸式”真实大学生活体验:最初进入校园的新鲜和喜悦、大一新生的雨中军训、传道授业的百人大课堂、第一次和异性亲密牵手的校园舞会……每个人的大学生活各自不同,也许满是精彩,或许充满遗憾,但那里装着美好的青春年华,藏着每个人的年少心事。
暑假实践——与你相约(一)我为什么要读大学
下面来看看云宝们的观影体验

刘羽秣:有幸能和同学们一起看《大学》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彻底的认识了大学的生活,让我看见了清华校园里同学们的奋进与拼搏,老师们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精神。我明白了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坚定不移的选择自己的理想。从小学到高中一切的努力可以说是为了进好大学,而在大学里要做的就是能选择自己未来的方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会学习四位主人公身上的意志与精神。

代谨爱:这部电影分别讲了四个人关于清华的故事,一个高三毕业生,一个博士生,一个荣休院士和一位青年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清华的学习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清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身为名校的包容、自由与开放,让我们知道只有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才能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广阔的空间,更博大的胸怀。年长的教师们依然敬业地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博士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不被理解也不懈努力,青年教师为了国家和世界愿意去做艰难的项目,本科生在校内合作探究、努力深入学习都显现出清华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宏大的家国情怀,他们都在为自己崇高的理想奋斗的路上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下,大家互相促进,提升自己,所以他们会变得更优秀,这就是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想努力考上名校,因为他们都希望在更好的环境中成就更好的自己。半山腰总是拥挤的,你得去山顶看看。

蒲铭:四个人,四段人生四个阶段。从初进清华到离开清华进入社会,从海外归来留教清华到耄耋之年离开清华。都展现着清华人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尤其是宋云天的梦想——到基层工作,最为震撼我。进校是烟花,离校也是烟花。一个直接看,一个遥遥地望着写字楼玻璃上的倒影。宋云天的内心已改变很多。纵然苦,纵然累,纵然穷,但他内心是欢娱的,因为照他的话来说:“我就是属于基层的”。关于他的最后一幕,是新生进入清华,朝气蓬勃的样子,再切到坐在红色三轮车上晒得黢黑的宋云天,如新生一样,同样有着那样朝气的笑容。出校进校,无论怎样,朝气就是一个人年轻的标准。

暑假实践——与你相约(一)我为什么要读大学

龙天翔:看了这场电影,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努力了,考了614都说不行,这……不努力不行啊。加油!在初中的最后一年创造自己的辉煌!

熊苗熙:今天看了清华拍的纪录片《大学》,感触还是很深,里面的人物都讲述的自己的故事,通过这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我认为“坚持自己内心的方向,不迷失自我”是很重要的。

刘铠鑫:1,家庭的力量是极大的2,选择总是要自己做的,其他人只能给你建议3,遗憾只能用奋斗弥补4,要有自己的坚守与目标

李慕然:“你到底想要什么”这是个围绕纪录片的问题。为国家?为人民?为家人?为梦想?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人,同样的清华人,在面临不管是学业、事业方向也好,毕业后的抉择也罢。四个人不约而同地进入了人生的艰难路途…课堂,舞会,操场,答辩,讲坛…每一个镜头都让我对清华园充满了深深的向往。希望我也能够真正想通这个问题,我们都有权利选择人生,你一定能够成为你想要去成为的人。

沈思羽: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人的理想与情怀值得我们敬佩!清华大学值得我们向往

卢映筱:清华大学不愧是中国的顶尖学府!从清华学生的坚定目标和努力奋斗,到清华老师的严谨认真和谦虚执著,再到每一个清华人宏大的胸襟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无不令我感叹与钦佩。或许以后我并不能进入清华学习,但清华人的意志和精神却是我不懈的追求!

史钰涵:《大学》——理想与你皆耀眼。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个个追逐理想的人。无论是高中毕业的严韫洲,还是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无论是旅美青年教师蔡铮,还是中科院院士钱易,他们都是为了理想而坚持不懈的人。“我想去基层服务,造福一方百姓。”无论是家人,老师,女友的建议,还是奶奶的心疼与劝告,都没有让他放下追逐理想的脚步。在坚定的一个个脚印下,是他对人民的热爱。“归国赤子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哈勃学者蔡峥毅然决然的放弃美国提供的优渥条件,回国发展祖国的天文领域。在电影中,他一直在各地不停奔走,他遭到质疑,否认,可他的忙碌是有价值的,他将所有精力放在这件事上面,托起国家走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不能真的休息,还是要做一点事的”“下午还要继续上课”“我认为我的能力还不能在这里发表演讲”这是中科院院士钱易先生所说的话。她接过上一代先生传承下来的接力棒,传给下一代学生,代代相传,毫无保留。步履不停,育人不止。“数学想冲满分”这是高三毕业生严韫洲在高考时的理想。他达成了他的理想,考上了清华。到了大三,他参与了计算机项目,冲刺自己新的理想。整部电影以清华为例讲述大学之道。大学之大在于研究大学问,培养大写的人。“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暑假实践——与你相约(一)我为什么要读大学

王果扬:这是一部跟清华息息相关的电影,展现了我们梦想中的学校的样子,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从入学、熟悉、学习,丰收、毕业、走向社会、抑或是回校任教,继续研究,为自己的人生、学校、乃至国家添砖加瓦,到了老年,依旧心怀家国。为学生的发展献出自己最后的年华和精力,这就是清华,一个国家的顶尖学校该有的样子。很多同学都在为别人的分数、成绩所感叹,但我认为,你只要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和境界,在你眼中,永远是去追求更优秀的自己。

于润秋: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数十次出现在纪录片的各个场景里,本片的几位主人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体现了他们自身“自强不息”的品质,成长的路上不是完全一帆风顺,也有挫折和犹豫,他们坚持向往成为“厚德载物”的存在,所以一直在努力,执拗的坚持。我现在就用上“自强不息”这四个字,这么想,也这么做,希望有个好的结果,未来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存在。

向姝羽:发现人生的意义远不止于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只不过是人生的开端,还有无数的烦心事在未来等待着我,所以…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生生涯…

欧阳月粼:1.学会低调,学会谦虚——其实我在看的时候,我就很惊讶,啊,原来进了清华都没有骄傲的资本原来还有那么多人在前面冲着,考了全省第一又怎么样?别的省第一都还在努力向前。电影里的严韫洲就是这样的一个榜样,我认为他的初心一直没有变,一直都很谦虚,所以才可以一直进步。所以,我不能因为一次考试考好了就得意忘形,还需要谦虚的学下去,(低调点)2.不要偏科——电影里严韫洲当时查高考成绩时,发现自己别的科目都好,就是语文特别差,这就差点造成了一场悲剧,当时他妈妈看到成绩的那一瞬间,我心里都咯了一下,要是这么好的孩子就只是因为一个语文就与清华失之交臂了,那他的妈妈会有多伤心!所以,我需要正视每一科,不要让任何一科变成我的其他科目的畔脚石。3.要始终保持对工作、学习的初心,也要有一颗坚守的心——(1)八十多岁的钱易教授仍然坚持自己的教学,为清华、国家建设更多的栋梁记住,最后桃李满天下!(2)刚刚拿到博士凭证的宋云天哥哥毅然决定回基层,为国家做基层建设,一个清华学子,甘愿去农村干苦工,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4.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在美国打拼到博士后的蔡峥毅然要回中国,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他抛弃了自己原有的机会,反而铤而走险地去干一件长远而又艰难的发展之路,这种精神,我也需学习!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是一部对我有着深刻影响的教育结晶!

王冠博:最让我感动的是钱易。首先是她的谦逊,在人文清华采访时的低调,说有好多人教龄比她长,不愿意去演讲。百般拒绝无效后,方才同意去做演讲。在送老师的寿礼中,也恭恭敬敬地写上“学生钱易”,而全无一个清华老教授的架子。还有一个幕后的故事,他是大学的主角中最后一个答应的。他觉得这个位置应该让给更德高望重的人。然后是她的生性善良。当老教授提出拼音修改意见的时候,她一口答应下来,并在当天亲自将这个提案打到电脑上。其实她有很多选择:她可以选择不打,也可以选择交给身边的学生来打,可是她却坚持自己亲自去做这些事。她对电脑也不是很熟练,戴着老花眼镜,伸着头,吃力地望着电脑屏幕,有一个字一个字的将建议打到电脑上。然而即便如此,她还是自己将整个提案打完了,以表示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对他意见的重视。最后是她的责任感。在他她成为容休院士之后,他说成为了荣休院士之后,办公室不用总去了,但是书还是要交的。他已经86岁了,但是全程依然坚持站立讲课。这些都体现了他对教书育人对学生的责任感。她认为她作为环境学的一名院士,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来拉动众多的人来保护环境。这体现了她对全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人民的责任感

暑假实践——与你相约(一)我为什么要读大学

钟奕飞:一部清华大学纪录片《大学》戛然而止。其中选取的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从高三毕业生到清华大学学生的严韫州,留美学者到清华大学青年教师的蔡铮,从教授到荣休院士的钱易教授,从清华学生到扎根基层的书记的宋云天。从纪录片一开始清华校长的演讲词中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这四个主要人物都是体现这一核心思想的例子蔡铮为国家天文事业贡献,他组织启动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建造,这完全是出自独立思考的结果。环境保护专业从曾经到现在飞速发展,这也是环境保护专业教授们一同奋斗的结果,所以我们不仅仅要独立思考,还要一起讨论,就像电影中所说:设计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许多人共同完成的。宋云天做出人生的抉择,是出于对社会和国家的热情……

这些都体现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独立思考背后往往都是自我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的支撑像清华大学这一类出色的学校,无论是大学还是高中,也许也是初中,甚至小学,都十分重视学生素质的教育。在学校,我们不仅仅学到的是知识,更是一种理想,一种认识,一种底蕴,这都让我们成为更全面,“有厚度的”人。

李柯锦:都好厉害,想成为他们这样的人非常困难,要好好学习

侯芸灿:观看完大学之后我发现,在世界上生存确实需要拥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梦想。就算在清华校园之中,也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很有成就。大学不知道是不是取自大学之道,在成就学术的同时还要成就人格。

李思逸:看见我一直在清华大学是什么样的?这些名牌大学到底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给观众的?看完电影后我深有感触,影片中的主角都告诉了我们,清华大学是不平常的大学:钱易——教授笔直的身影告诉我们,做人要谦逊,要低调,不管是风吹雨打,它依然坚持走路来上课,85岁高龄的她依旧坚持上课,保持站立,声音很洪亮,一直坚守着清华精神,60年来,万余名学生,但他一直坚守在清华的岗位上,从没有叫过一声累,反而把此事当做快乐……宋云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他的理想是造福一方百姓,回到基层去干,但是他问过所有的人,无论是家人还是老师还是女友,都希望他留在校园,留在北京,知道做决定的前一晚他人呢?还在斟酌着,是留在北京,还是返回家乡,最终他坚定下决心选择了回祥,放弃了发财,这种可能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家乡的老百姓变得生活变得更幸福,这样的精神又有几个人能拥有呢?蔡峥老师一直往返于北京和美国,目的就是为了祖国建造一艘祖国自己的6.5米望远镜,他一直在想建造望远镜要多少时间多少金钱,但是他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没有变中国自己的望远镜,为此,他一直奔赴于中国北京、青海,美国的夏威夷、加州,给无数的人讲述着天文学的知识。他从美国回到了清华,成为了一名青年教师,为的就是更多的学生能在天文学里面做出更多的贡献,能让祖国拥有一台自己的望远镜,严韫洲同学凭着自己的实力考上了清华,入校后,他依然坚持着刻苦的学习,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清华人的精神独一无二,他们都在想着,如何才能为人民做出更多的利益,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王思韵:这部电影更多不在电影,更像是纪录片。本来就是清华拍的电影,确实反映出来清华作为世界一流院校具有的高度的思想境界,专业的学术水平,高尚的精神追求。从考学的学生,不懈努力,取得理想的分数,实现自己的梦想;毕业的学生,梦想坚定想法明确,投身基层的建设;青年教师,离开优越的环境(对于科研来说更有价值的环境)来到中国,加入清华的,中国的一片新兴领域的研究、发展;年老的院士,因为不断的学习、工作,在清华吸取新生的力量而精神矍铄。他们严谨,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是清华人的特征。本部影片也传达出呼吁人们投身祖国建设的美好期许。

暑假实践——与你相约(一)我为什么要读大学
恰好这个暑假我的很多场分享都是面对的刚从大学毕业的新老师,大家青春有活力
我们一起许下一个愿望,埋下一粒种子,中国未来可期,中国教育未来可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