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质平凡的人也有适合自己的道路(转载)

(2024-01-08 20:36:56)
标签:

文化

教育

资质平凡的人也有适合自己的道路
    (转载)
    距离2022年6月7日已经过去了一年多,转眼之间,我已经是一名大二学生了。如今我对高考试卷的印象已经变得模糊,但是仍然记得午休时刻自己在酒店房间里不断复习的焦灼、在发卷之前不停默背的紧张。虽然2022年新高考的数学试卷特别难,对数学很弱的我是一次打击,但我还是保持住了一个平稳的心态,在高考中正常发挥,考上了自己的目标学校。回首过往的高中三年,我虽然有过迷茫,也有过懈怠,但最终坚持向上攀登,没有愧对自己,给了自己一个圆满的答案。从小到大,我都是那个最不起眼的普通人。我的成绩既没有差到需要老师频繁关心,也没有好到引人注目的程度;学习习惯也存在很多毛病,但还能磕磕绊绊地坚持学下去。在高中学习的三年里,我有过低谷的时候,特别是面对学霸分享学习经验的时候,我总是觉得“道理我都懂,可是就是做不到那么完美,也跟不上学霸的节奏”。但是资质平凡的人也自有适合自己学习的道路,我希望以一个平凡人的身份,分享一些我的经验与感悟,希望可以帮助到学弟学妹们。
一、稳扎稳打方为前进之道
    进入高中后,我们学习的知识深度和难度都上了一个台阶,题型和考试要求也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成绩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起伏,个别科目的学习会出现障碍,我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我是一个标准的偏科的文科生,对物理化天生钝感,好歹政史地这三门还过得去。没想到,高中地理让我意外,高中前两年,地理课堂我都上得津津有味,但一到考试就抓瞎,似乎无法理解题目,无法把上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考试里,地理考试成绩一直稳定地徘徊在30分左右。长期的低分让我产生了畏难情绪,对课本知识的整理归纳也存在疏漏,如此下去,成绩更是没有一点起色。高二分班考试之后,我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仔细分析,自己其实是对地理有兴趣的,我喜欢了解关于自然的各种知识,也不会觉得试卷中记载各地风土人情的题目无聊,那么我为什么不将兴趣转化为动力,把地理学好呢?既然我能把文科中的历史和政治学好,不信学不好地理。于是,我开始了自救之路。首先我先给自己打了一个“预防针”,告诫自己不要急着提升成绩。知识体系和题目理解都成问题,漏洞有很多,一时半会儿的赶工肯定不会出现明显的进步,长期的坚持才会有真正的效果。于是我除了认真上课之外,课后还会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并在旁边标注上易错点记忆。对于错题,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应付老师,把正确答案抄一遍算完,而是认真把每一个得分点圈出来,和题干的信息一一对应,做到理解出题人的用意。老实说,这样查漏补缺的细致工作我也做不到每天坚持,总会有偷懒懈怠的心思。但我会给自己设立奖励机制,如果完成了一个任务,就把攒的钱拿出来买喜欢的小东西。在这种自我激励下,我每周总会做两三次整理工作。慢慢地,我能够随口背出某一个章节的大部分知识点,也能迅速识别具体题型和答题要点了。到了高三上学期,我的地理分数从不及格稳步涨到了七八十分,曾经一片血红的选择题可以只错一两个。等我的地理成绩稳定在八十五分以上时,距离高考只剩下两三个月了,高考的时候,我的地理考了八十八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悟到对我来说最好的学习节奏:不奢求一次记住很多,而是“少吃多餐”。每次掌握一点点,然后通过反复的复习,真正将知识点内化于心并且熟练运用。我做过很多题目,一次次训练着自己的学习思维,一次次把知识运用到实战中,最后变成自己牢牢掌握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上的一些难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二、保持心态是重中之重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卷”,才能确保不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在这样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保持心态的稳定和身体健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往近处说,拥有一个稳定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合理的学习节奏、稳定成绩;往远处说,稳定的心态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着莫大的益处。高考是我们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但并不决定人的一生。我们还很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还有无限的可能等着我们去探索,所以不要把太大压力放在眼前这短短三年上,要是压垮了自己,影响正常的学习节奏,反而得不偿失。作为过来人,我也知道学业上的压力在所难免。面对一天天减少的时间,起起伏伏的成绩和排名,跟优秀同学的对比……种种因素都会造成内心的焦虑,这种情绪也不是几句劝说就能轻易消弭的。焦虑来源于未知,我们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绪,那么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及更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在亲身实践中我发现,当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正在做的具体事情上时,我的焦虑会变小很多很多。比如考试的时候,我会从忧心“不会做的题是不是太多”,或者“前面蒙的题错了怎么办”,再发散到“都什么时候了,我的试卷还做成这个样子,高考该怎么办啊”,心里越来越慌。这个时候,我会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写的题目上,把思考重点从“我没有做会什么”转移到“我正在做什么”和“我做了什么”上。平常的学习也一样,我会给接下来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列一个任务清单,没事的时候就看看这个清单,提醒我去做具体的事项,每天睡前再回顾一遍“今天干了什么事情”,每隔一段时间做一个总结复盘和测评,判断自己的长处和缺陷。这样做会让我更了解自己的水平,也让我知道自己每天都有积累,每天都在进步,长此以往,内心自然会有种踏实感。人生路上,靠山山倒、靠树树摇。来自别人的监督或者建议可能都不是最适合自己的,所以要把自己变成最了解自己的人,这样才是对自己最负责的做法。
三、学会平衡学习与生活
    读了一年多大学,我越发觉得高考无法决定人的一生,它只是承上启下的一环。我们高中学的大部分知识,以后可能并派不上用场,但高中学习的意义其实是培养我们的个人能力和素养,为今后的人生做准备。上大学后,我有一次跟高中好友聊天,她提到的生活苦恼之一是,在学业上遇到压力,想要调整心情又不知道干什么才好。所以我们在高中学习生活中,除了专注于学业,也应注重保持一个爱好,学会平衡学习与生活,培养一两个健康有益的兴趣,比如运动、绘画或者做手工,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摆脱烦恼,舒缓我们的情绪。如今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这代人对电子设备很依赖度,拿起手机很容易一个忍不住,短视频一刷,不知不觉度过几个小时。这样不仅不会放松精神,反而会在虚度时光后加重我们的焦虑。短视频里充斥的是大量碎片化信息,且大部分都只有视觉刺激作用而无实际的意义,通过抓人眼球让我们不断刷下去。长期刷短视频会损坏我们的大脑,思辨能力遭到破坏,注意力也会受损,无法进入高度专注的状态进行深度学习。相比起课余玩手机,我们不如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整理和手工,除了可以让我们专注一件事,还能锻炼动手能力。我在高中时喜欢画画和运动,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我会选择运动。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而健康的身体其实是学习好的基础。我的身体条件不算特别好,容易困倦和疲惫,如果一直坐在书桌前苦学反而会使我精神涣散,效率低下,学习的效果还不如先去睡一觉。怕身体素质跟不上,我选择一边运动一边听音乐,刺激自己坚持下去。坚持运动后我感到身体素质在慢慢提升,一开始绕着操场跑半圈都觉得累,后来连续跑几圈不成问题,运动后产生的多巴胺也让我心态变好,上课也不再那么容易感到疲乏,坚持运动的好习惯无疑让我受益良多。
结语
    学习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和适当的自我调节,才能行稳而致远。祝同学们也可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在高考中取得阶段性的好成绩,为未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再见,2023
后一篇:2024年1月14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