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眉山(转载)
2023年,于我是值得纪念的一年,结束了36年的工作之旅,步入了退休的队伍。为了这个纪念年,我和朋友们相约出行,算是过最后一个暑假。
朋友们设计了文化衫,橘红色的"万水千山"非常醒目,取意"走过万水千山,归来仍是少年",正与我的当下相合,就这样怀揣少年心,我和朋友们一起踏上了追寻欢乐的旅程。
7月15日清晨,我们会聚于北辰港湾,吉时出发,奔赴我们的第一站眉山。
眉山,是一个让我充满好奇的地方,这里到底聚集了天地怎样的灵气,有着怎样的造化,可以孕育出千百年来无出其右的让我敬佩得无以复加苏轼。走进眉山,我睁大眼睛
打量着这座城市。
一个人,一座城,眉山处处有东坡的烙印,街道名,建筑名,菜名……眉山孕育了苏轼,苏轼养育了眉山。走过穿越盛世,来到流光溢彩的水街,水中的舞台上,袅娜的身姿翩翩起舞,游船在水中荡漾,承载着五彩的光影,两岸商铺林立,行人络绎不绝,也有兴之所至的游客一展歌喉,更添热闹,仿佛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山河图》。
虽是流连于此,奈何饥肠辘辘,我们走进僻静的街道,寻找美食。
"下饭菜"的店名吸引了我们走进去,店里已没有其他客人,老板似乎专为等着我们的到来,他动作麻利,很快就让我们吃到了眉山的美食,东坡肘子,坛子肉……不愧是苏轼的故乡。
7月16日的快乐从一碗板凳面开始,舌尖上的中国的板凳面果然名不虚传,味蕾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后,我们来到了三苏祠。
三苏祠是眉山的代表,也是我来眉山最想去的地方。可是三苏祠九点才开门,为了赶时间,我们只能一早到门口打卡,微微满足一下自己的心愿。虽然眉山人告诉我们三苏祠很小,可没能亲眼目睹三苏祠,我还是有些遗憾的,不知道眉山是不是用这种方式吸引着我再次的到来呢?进不了三苏祠的大门,我们在门外看了三苏家风展,苏氏一门,人才济济,绝不是侥幸偶然,曾祖苏杲的轻财好施,祖父苏序的急人患难,因材施教,父亲苏洵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轼的敬贤修德,策励力学,苏辙的患难与共,苏过的事亲至孝,程夫人的勤俭齐家,非义不取,王弗的知书达礼……无一不彰显苏氏不愧是诗书世家,礼仪之家。在这样凝结了天地灵气的地方,在这样慈孝仁爱的书香之家,诞生人中之龙的苏轼,也就不足为怪了。
眉山,再见!眉山,再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