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物质的量”

(2023-03-04 15:55:59)
标签:

教育

关于“物质的量”
(转载)
    一个小朋友同我交流:“老师,最近做了一些题目,感觉在完成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的选择题时总是拿不准。”先点个这种态度就是争取高分的态度——把知识点一个一个都吃透!
    然后再来谈谈这个问题,小朋友啊,何止你困惑,这个问题都纠缠了我20多年了。
    曾上了一节有关《物质的量》的公开课,因为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对概念进行了与教材不同的解读,所以课后争议颇大。其中一位退休返聘的老师很认真地对我说:“如果你讲的是对的,那么我这一辈子都讲错了。”这话很重啊,以至于我现在都还记得她当时的音调与表情。她是真诚的,我喜欢这样的交流,因为在生活与工作中,我遇到的常是“沉默的大多数”。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以为教师之间对于知识、教法的交流、研讨就是“教育的活水源头”。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总是有点模糊。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在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包括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微粒个数的换算)学生没有大困难,但一旦涉及到概念,很多学生就会陷入混乱。甚至对于很多化学专业的大学生、化学教师,如果你问他们什么是物质的量?大家的反应常常是——会用但是说不清楚。于是我就在想:用起来这么方便的物理量,为什么表述起来这么乱呢,会不会是我们对概念的解读出了问题。
    三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1、什么是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能否表示宏观物质?
    3、当用物质的量来描述物质时,对物质有什么要求?
关于“物质的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告别2022
后一篇:想想就后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