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标签:
名教师 |
分类: 工作室活动报道 |
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广东省王栋昌教师工作室广州市基础教育新一轮“百、千、万”小学数学名教师培养项目(第一、二批)学员实践研修活动报道(8)
|
执教课例(人教版《数学》) |
执教教师 |
第一节 |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 |
区美娟 |
第二节 |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 |
卜晓薇 |
第三节 |
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 |
陈敏婷 |
第四节 |
说课、评课 |
全体学员 |
三位上课的老师刚好都是女老师,课堂上亲和力强,都能紧紧抓住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学习形式,如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老师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渗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一节课例,区老师上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自己姓什么,课中以实际生活情境引出推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连线、表格、删除等方法,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在推导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据此作出记录、表述自己数学思考的过程与结果。
第二节课例,卜老师采用较为开放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选用两种颜色涂一涂珠链,想一想,怎样涂,能让人很容易的记住珠链的排列?然后根据学生的涂写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错例与正例的比较中明确“规律”的含义,老师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圈一圈,并学习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数学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找规律的经验,提升数学思考的表述能力,有序的数学思考自始至终渗透其中,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找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节课例,陈老师则应用了几何直观的方法,形象地应用 “时间尺”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与联系,学生较快地掌握了“24时计时法”,并能的生活中应用。
三节课从设计到实施,不约而同地把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其中,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课后,学员先分组进行评课,之后集中,由执教教师说课,分组代表作评课汇报。最后,王栋昌老师对课例进行了点评与小结。并向每位学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不断追问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是什么?二是从同伴的课例中得到哪些启示?
(文/图:黄瑛玮)
http://s1/bmiddle/001X07gtty6SwS275zac0&690
http://s15/bmiddle/001X07gtty6SwS2AMsCee&690
http://s3/bmiddle/001X07gtty6SwS3jJYK42&690
http://s7/bmiddle/001X07gtty6SwS3Osmyc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