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匆匆》预习单
(2016-02-27 14:53:53)分类: 预习单的故事 |
杭欣悦:
我的问题:
1、为什么文章中反复提到了“聪明的”,是指读者还是指谁呢?
2、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匆匆》呢,这里的“匆匆”有些什么含义吗?
3、我感觉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好多疑惑啊,只是,作者的这些疑惑从何来,是在担心着什么吗?
4、我觉得这样的文章也真的很适合出现在我们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书里,是啊“匆匆”,时间都到哪儿去了?
5、作者将时间比喻成了很多稍纵即逝的东西,在作者的眼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吗?
6、为什么我们快乐的时候,时间流逝的是那么快,而当我们绝望难过的时候,时间流逝地又是那么慢呢?
7、为什么这篇文章配上的插图会是两只燕子呢,这篇文章跟燕子有什么关系呀?
8、作者不断质问自己,也在质问我们,只是,时间有那么重要吗,充实会不会比时间更重要呢?
9、作者可是朱自清啊,可怎么在作者的笔下,自己仿佛总是没有事儿干,做事也做不好呢?
10、作者的结尾再次设下了反问,这反问却把我难住了,“你聪明的,告诉我,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收获:
1、这篇文章的开头很有吸引力,一下子就让我想要再看下去,也是真文豪啊。
2、作者几乎每个自然段都有问号,我觉得,作者不止是在问我们,也是在问自己。
3、我觉得作者的话好深奥啊,我认为呢,既然来到了这个世间,就一定要让自己感到满足,要让自己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要让自己每天过得充实,不然,就算活得长寿,日子过得无滋无味也是没有意义可言的。
4、我觉得作者把时间描绘的特别形象也特别美,我想,在他看来,时间是个如梦似幻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感受的到。
5、作者总是在叹息,叹息这些叹息那些,如果连作者都叹息的话,我们也会天天被叹息压得喘不过气吧?
6、作者可以将时间想象成一个人,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仔细想想,他也确实像一个人,不知不觉,就溜走了,就再也不会在复返了。
7、作者的问题简单又深奥,心中可以想到答案嘴上却答不出来,问的时候引人深思,时间,是什么?
8、我觉得作者“涔涔而泪潸潸”这个词用得好有艺术哦,就六个字,就有“涔涔”和“潸潸”两个词了。
9、我想,这也就是平常人和作者的差别吧,虽然有感,却表达不出来,用词不准确。
10、我有时也会觉得时间奇妙无比,它时而快时而慢,捉摸不定,却让人更加珍惜它。
我的疑问
1、这篇文章是不是朱自清1922年3月28日写的?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赤裸裸的回去吧?这句话怎么理解?
3、作者写第一段什么意思?
4、在逃去中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作者把自己写的非常迷茫。
5、作者我想回答你你最后一段的问题我也不晓得,再说我不聪明。
我的收获:
1、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懂得珍惜时间了。
2、我觉得最后一段是一股永远揭不开的谜。
3、我从第三段学到了许多好词好句。
4、作者的第三段写的非常的实在,我觉得我们人人都是这样。
5、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这段是相当的不错。
邢文秀:
我的收获:
1.时间是无形的,但是作者笔触下的时间又像长了腿会跑的淘气娃娃。
3.作者举例子说明了时间匆匆离去的脚步,不过做什么,都需要去珍惜时间。
4.
5.从“头涔涔而泪潸潸,掩着面叹息”都能感受到作者此时心情忧伤。
我的疑问:
1.时间都匆匆地过去了,作者是仅
2.作者开头结尾受尾呼应都问了一句:我们的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为什么?
3.
余航宇:
我的问题:
1、第二课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文章题目中的“匆匆”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匆匆?
3、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问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们”具体指的是谁?
5、手怎么能是空虚的呢,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
6、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7、这篇文章是写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那么写作者从早到晚干的一些事情又有什么作用呢?
8、文章中的最后一段和第一段的一句话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文章中作者用了大量的问号,为什么作者要留下这么多的问号?10、这篇文章的作者用它的心理感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我的收获:
1、这篇文章的结构以及层次我觉得非常清楚。
2、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做到了首尾呼应。
3、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字都非常的简练,值得我学习。
4、文章中的匆匆写的是时间、日子匆匆的流去。
5、文章中的景物无论是写什么,都抓住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这句话来写的,所以文章内容一点也不乱。
6、文章中的排比句我觉得用的非常好。
7、文章中的句子以及每个字都非常有诗意,给人一种美得感觉。
8、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珍惜时间的人,哪怕只给他几分几秒,也会觉得有所收获,过得很充实;浪费时间的人,就是给他几十年,也会觉得一无所获,过得很空虚。
9、这篇文章的作者写出了自己心里的真情实感。
10、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我的收获: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啊,聪明的啊,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觉得这句写得好,他前面用了3个排比,说了燕子去了还会再来杨柳枯了还会再青,桃花谢了,还会再开,但是日子,不能复返,就是说时间不会再回来了。
2.最后一句也是写的,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和第一句是一样的,这样起到了强调作用,说了日子匆匆过去了,谁也抓不回来了。
3.这篇文章主要是写时间飞快的流逝,一个不留神就过了一天,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把每天过得充实,这样人生也会过得充实。如果你每天都虚度过去了,那你这辈子也没干什么大事。这样难道你的心里不愧疚吗?
4.这里面,还把太阳比作人一样,说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还有一个我最喜欢排比句,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的疑问:
商余成:
6、这里面的他们是谁?是时间吗?
问题:
1.为什么课文第一段的“但是,聪明的,你告诉”为什么要在“聪明的”后面加一个逗号呢?
2.第一段的破折号有什么用?
3.第一段用了很多反问句,有什么用?
4.两三方斜斜的太阳是什么意思?
5.茫茫然和茫然的意思一样吗?
6.凝然是什么意思?
7.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你聪明的,我觉得读起来不太通顺?
收获:
1.我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不可以浪费时间。
2.我觉得作者第三段写的很好,把时间似乎比喻成人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溜走。
3.作者的开头和结尾用了首尾呼应。
4.我觉得作者开头用的排比很好。
5.我觉得作者文章中用的很多的比喻很好。
刘嘉乐:
我的疑问: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有那么多的“罢”?
3.“罢”应该是老家话,他说那么多“罢”,不就把文章的文化水平降低了吗?
4.“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为什么在这里把聪明的你告诉我给拆开了呢?
5.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有一点点深奥,是不是依旧是时光匆匆的主题吗?
6.文章中作者把时间比喻的有一点邪乎,这样会不会让读者觉得很假呢?
7.作者说去来的中间是怎样的匆匆呢?我想知道去来的中间是什么呢?
我的收获:
1.文章开头以排比句式更加深刻的形容了时间飞逝。
2.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感叹时间飞逝,岁月不饶人。
3.作者细心的发觉了时间从自己的手中渐渐流去。
4.文章主要说时间一去不复返,要好好的珍惜时间,时间是不会等人的,我们要把握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情。
5.“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先开始可能会以为这是在描写春光的,但是,这是在详细的写出了时间飞逝,岁月不饶人,时间不会等人的道理。
6.文章的最后一段对我最有吸引力,他分别从各种方面来体现出了时光的流逝。
7.人生匆匆,岁月匆匆,我们要珍惜眼下的时间了。
1.文章第一段,用了排比句开头。
2.为什么聪明的这里要打一个逗号,感觉读起来怪怪的。
3.第一段的罢也是文言文使用的词语。
4.为什么他写我的手渐渐空虚了?是指什么空虚了?
5.涔涔而泪潸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都是我没见过的词。
6.文章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时间匆匆的离去。
7.为什么这里用伶伶利利的从我升上跨过?伶伶利利能换成伶俐吗?
8.既然察觉到了时间的匆匆,为什么还不好好珍惜呢?
9.为什么结尾又变成了你聪明的?
10.结尾用了首尾呼应。
11.文章到底是要告诉我们什么?聪明的你知道吗?
12.为什么作者说在失去的日子里我们做的事只是徘徊?
13.他写这篇文章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
赵立伟:
我的疑问:
1、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用动物和我们人过去的时光来一一做个比较呢?
2、为什么在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后面还加一个破折号呢?
3、为什么作者把时光写得就像是一个人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而且是逃走了?
4、为什么作者说是八千多日子从我手中溜去,是不是作者写文章的那只手?
5、“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是是什么意思,头涔涔而泪潸潸在这有什么作用呢?
6、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写得有点而悲伤呢?是不是些时间过去了令他十分的伤心?
7、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两三束,这样不是美观一些吗?
8、为什么作者在文中总是写关于时光的一些事情和物体呢?
9、为什么作者说是逃去如飞的日子里,他是不是想告诉我们日子过得非常快?
10、为什么作者说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又赤裸裸的回去呢?
我的收获:
1、这一课让我知道了时间如河流一般流过去了,就不能再流回来了。
2、我学会了两个词,就是头涔涔而泪潸潸,这两个词都是ABB形式的词。
3、我知道了文中表现出了朱自清在日子中的一种悲伤,他一定是对时间的速度和一去不复返而感到悲哀?
4、我知道了日子就是逃去如飞的,速度十分的快,这是多么的令人悲哀呀?
5、我觉得朱自清将自己的日子写得十分的令人哀伤,令人同情,他一定经历了不少的磨难。
6、我认为我要像朱自清一样,对以前过去的某些时光感到遗憾。
7、我觉得朱自清说我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很有道理。
8、我觉得文中第一段开始就显出了朱自清的忧伤。
9、我觉得朱自清写得十分的有道理,因为人不能像燕子和柳树一样,可以去了还能回来。
10、我觉得朱自清写他的手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都会流下都不会回来。
小贺:
1.文章第一段,用了排比句开头。
2.为什么聪明的这里要打一个逗号,感觉读起来怪怪的。
3.第一段的罢也是文言文使用的词语。
4.为什么他写我的手渐渐空虚了?是指什么空虚了?
5.涔涔而泪潸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都是我没见过的词。
6.文章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时间匆匆的离去。
7.为什么这里用伶伶利利的从我升上跨过?伶伶利利能换成伶俐吗?
8.既然察觉到了时间的匆匆,为什么还不好好珍惜呢?
9.为什么结尾又变成了你聪明的?
10.结尾用了首尾呼应。
11.文章到底是要告诉我们什么?聪明的你知道吗?
12.为什么作者说在失去的日子里我们做的事只是徘徊?
13.他写这篇文章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
梅子阳:
一、我的收获: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中描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却没有这么简单。作者用这句话,说明了时间流逝的印记,和后面的一句话形成对比,使我们一开始便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
2、第二自然段,作者写的十分精妙,不仅用了一个列数字,体现出时间的长久和飞快,而且,还通过列的这个数字,写了几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句,这两个鲜明的比喻句,更是体现出了时间过得飞快。
3、“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了;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写的十分细致,写到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更是从这些事情中,时间偷偷地溜走了,所以,这不仅表现出了时间的飞快,还体现出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无可奈何的感受。
4、“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深刻、形象地描写了时间的无处不在、飞快流逝。
5、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觉得“溜”字十分精妙,不仅体现出了时间毫不停留的特点,而且写出了时间“顽皮”的“天性”。
6、这篇文章的主题,看起来十分枯燥,但是,被作者这么一描写,却变得生动、活泼了起来。这是因为,作者不仅把文章分成了几个固定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运用了设问、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内容更加有趣,不枯燥无味。
7、第四自然段的开头部分,作者都在深深地自责中,这些自责,使我们觉得时间的流逝仿佛更加迅速,我们过去的日子,正是这样悄然消失的,所以,在这一段中,作者还隐藏着一个意思:让我们珍惜时间。
8、“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不仅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叹和体会,更是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提醒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白白地浪费了。
9、“头涔涔”“泪潸潸”这两个词语,不仅是相互照应的一对词组,而且还体现出了作者此时焦躁不安的心情,因为,作者没有能力去挽留匆匆流逝的时间,只可以任时间摆布,所以,不仅亢奋起来,这两个词,在这里使用,十分恰当。
10、文章的最后一段照应了第一段的开头,同时,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感受,而且,还再次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更表达出了作者强烈的心情。
二、我的问题: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这句话中,为什么要加上一个破折号呢?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2、“去的尽管来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这段话中,去的是什么?来的又是什么?为什么说去来的中间,还有匆匆呢?
3、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一致,那么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用了多少种修辞手法呢?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朱自清这样在文学界享有盛名的诗人、散文作家,为何发出如此的感叹呢?
5、为什么作者说他白白地走了一遭呢?作者为文学界,无私地贡献了这么多的文章,难道还是白白的走了一遭吗?
6、这篇文章描写了日子的匆匆,那么,作者是怎样细致地描写的呢?除了用修辞方法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感叹,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内容吗?
7、最后一段中,作者向我们发起疑问,问我们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此时,作者一定是知道的,那么,为什么还要问我们呢?
8、作者在文章中,称我们是“聪明的”,但是,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这个过程中,却没有怎么接触过这样的词语,只是简单地知道,这是一种对人的尊称,那么,这个词语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吗?
9、“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句话,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但是,作者为什么说是在“叹息中度过”呢?叹息是,没有用的,还是在浪费时间啊?
10、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要多次用到问句呢?虽然问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会引发我们的深思,但是,在一大段中,用的都是问句,这仿佛有些不恰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