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习记录(4)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李怀源
(2014-12-24 16:23:38)
标签:
育儿单元教学课堂语文 |
分类: 工作室的故事 |
开场白:
一个老师一定要知道他的学生曾经知道什么?有什么样的知识储备。
引言:道可道
教育之道——做人
教学之道——结构
学习之道——自学
语文之道——语言
阅读之道——思考
现在学校教育的误区:把教育窄化成教学,把德育窄化成活动。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阅读中如果没有思考就没有阅读。
清华附小的一日安排:“晨读——晨练——上课——课间——午餐——习字——暮省(校园的一日)”
在学校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受到教育。
(例如酒驾,为什么人们一夜间变化了,是通过规范行为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认识。)走路时靠右行,就餐时不说话,楼道中不打闹,这些其实都是教育。
人的素质和思想是通过行为来表现的,孩子们一天是通过行为是表现出来的。
上
一、教育史上的学校:
1.“字学”——学在王者
2.“蒙学+整本书”——学在官府
3.“蒙学(识字课本)+整本书+选文——学在民间
4.“选文+课外阅读”——学在学校
(我们小时候如果能够读一些课外书是多么幸福的事。只有课本可以读 ,这是我们那代人特有的。)课外阅读不是课堂以外的阅读,是课堂上对除了课本以外的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太狭窄了,如果老师只把精力放在这上面是不可以的。(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做得不够,其实随着孩子们预习效果的越来越显现,我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多多增加课外阅读指导。)
很多孩子拿到课本都已经会读会背了,老师还是来精说精讲,教科书是一代人的记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刻在学生历史的柱子上。课文很重要,但是不是唯一。
二.教学的“传统”与“现代”。
一直争第一不符合一个人的生长规律。
我们没有认识到学习是生命体自己的成长。
清华附小的关注学生:“生命——情境——动态——体验——整体”
清华附小的课程设置: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内部结构)变得聪慧
清华附小的课堂教学设计:预学+共学+延学
预学——自主构建知识,发现不懂的问题
共学——合作解决问题
延学——自愿学习,拓展学习与空间
所有课都指向相同的简单结构的时候,孩子们就懂得应该建立怎样的学习结构。把孩子应该练习的时间变成了老师练习的时间。课外阅读的时间,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读?
三、单元整体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单元整体课程内容结构:教科书+实践活动+整本书
“小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以培养完整的人为价值体系。
“单元整体”是思维方式和结构方式:
“小学”的课程立场
“单元”是课程单位
“整体”是思维方式
“课程”是框架结构
“实施”是操作程序
“评价”是调整过程
“体系”是关联系统。
阅读没有成为他们基本的习惯,高中把孩子们教成了没有什么?层层抱怨,层层怪罪。“可怜的前任。”执笔姿势害了人家孩子,一个月就会了,到了上一层。我们太追求知识而忽略能力。太注重成绩而忽略孩子的成长。
小学语文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这加大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难度。
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想要就出问题了。公开课思维影响了很多。
小学生应该学什么?以单元为编排的体例。
单元教学法:王策三《教学论稿》,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这和“设计教学法”就基本上一样了。再一类是学科单元,又分单科和合科。
下 单元整体教学之“术”
语文课是教人学语文,教人做人的。
一.单元整体教学基本特征
1.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
2.以整合为基本的教学理念
3.以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
看单元导读,看“我的发现”,看课文,给学生的任务是什么?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童话单元”教学
模块名称 |
童话意境 |
故事结构 |
语文能力 |
主要任务 |
1.预习模块 |
走进童话小屋 |
找到故事结构 |
提取信息 |
教会学生预习 |
2.理解内容模块 |
走进童话小屋 |
使用故事结构 |
解释文本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及价值观 |
3.领悟表达模块 |
欣赏童话小屋 |
比较故事结构 |
欣赏评价语言 |
领悟表达特点,欣赏语言,评价语言 |
4.口语与习作模块 |
搭建童话小屋 |
运用故事结构 |
语言表达 |
运用语言 |
5.整本书阅读指导模块 |
走进童话城堡 |
掌握复杂结构 |
解释欣赏 评价表达 |
体会长篇童话的特点 |
6.语文实践活动模块——编写剧本 |
装饰童话小屋 |
故事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
细节描绘的能力 |
细化情境和语言 |
(学习概括能力)(叙述与概括不同)
口语交际和写作就写童话。
在这些过程中学习语言,完成导读中的要求。讨论问题是细节。
领悟表达时,竖着用
课题 |
主角 |
情境 |
事件 |
故事的结局 |
||
地点 |
时间 |
主要问题:故事刚开始发生了什么问题? |
故事经过: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设计
从板凳变成了椅子。(我从来没有发现。)
教学目标:
1.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2.以“能”“会”表述教学目标。
3.突出核心目标,尽量省略常规目标。
(最后达到的结果,结果就是学生能怎么样,学生会怎么样?)
所有语文课都要有,朗读是能力而不是目标。朗读被所有语文老师重视。(关于朗读:课标中对几个学段的表述,学习用——会用——用。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我自己对朗读的指导和对文本拓展上差了一些。)
中高年级就不可以把朗读作为教学目标,还有理解词语,有的课文中没有理解词语需要理解,就不要写。核心目标是什么,一定要搞清楚。
人教版三上第四单元课文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事物。
2.我发现带点字,了解更多的发现。
人教版四上第二单元
1.记录观察中的发现。年段特点是不一样的。通过细节描写你的发现。用细节有顺序地记录目标。
(以读助写还要再挖深一点,可以以单元整体设计来以读助写。)
空洞无物,乱发感概,却能的高分。我们作文的好坏没有标准。年段的标准上是不同的。表现一个立体的人。
六年级写人选材更丰富,细节刻画的更细。指向语言运用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有明确的指向性。
三、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及案例。
教科书+实践活动+读整本书
94个单元只有十几个语言运用的点,系统性。
基于能力培养:
教科书教学(低年级)
1.识字(随文识字
2.朗读(朗读指导
3.写字(分类写字
4.积累运用(背诵积累
二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
(他们做的事为什么编者没有做呢?)
低年级可教的。核心目标是学习对话。
识字模块:随文识字:自读5篇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字不认识?遇到不认识的字:1.借助拼音读一读。2.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分类识字:
1.读字音。同桌互相订正。
2.辨字形。把自己手中的字卡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归类要尽量少。(音、形、义分类)(归类尽量要少)
3.明字义。给每个字组一个词。
4.教师帮助学生识字。(字理、字义、字形、字音)
(好老师,都是教会孩子做人的,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教育教学。)
多音字的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一词一字多义。
一二年级应该是整体认字。一个字的两部分搞反了。过了七八岁就会自动校正过来。
朗读模块:
说一说。
自由朗读:
读对话应该有对象感。接近与直接表达的读。
写字模块:
分类写字:根据自己的写字经验进行分类。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指导。观察不同进行指导。在笔画中有。
展示交流:
要有相互间的点评,观察谁写的好,哪个地方写得好。最后要老师评。
积累与运用:
对话运用:学以致用,编写一个小故事,故事中的角色要有对话,可以使用今天学到的词语。
学过的语言一定要用。(所用的人学习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题目
七嘴八舌:故事要讲得吸引人,你发现了什么办法?
小总结:你明白了怎样把故事讲得动人吗?
开动脑筋:
读整本书:
了解角色 :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合作学习:
领悟表达(课型)
书中穿插了日记和日记。
小组活动: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在小组内讲故事。
五年级的单元
课文中的地方有什么特点?四篇文章喜爱什么?
学会选材,学会写一处校园的春景。
如果选花,你准备选择什么花来写?
单元整体注重联系与横向的比较。
导读课的任务
语文实践活动 :我是小导游
结合四篇课文或图书
读整本书:意义探寻+语言体悟
我要的转化成我需要的: 蚂蚁
优秀的阅读者:
1.积极搜索与他们目标有关的信息
国际阅读能力:
阅读评估:
阅读能力
检索与提取
整合与解释
反思与评价
综合能力
语文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结构
核心目标
常规目标
教学内容:教科书 整本书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教学课型:
1.整合的课程
北大语文课程网
人教网
单元整体课程与教学研究网
李怀源的名师工作室
是一种思维方式18301557786
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
单元整体教学:
1.识字课;2.写字课;3.朗读课;4.积累运用课;5.预习理解课;6.领悟表达课;7.读书讨论课;8.实践活动课。
阅读评估:
阅读能力 |
阅读策略(题干关键用语) |
检索与提取 |
找一找 |
整合与解释 |
为什么 |
反思与评价 |
你认为 |
综合能力 |
综合上述题干关键用语 |
读整本书
(一)阅读能力
四层级阅读能力
六层次阅读能力
三角度阅读能力
六级汉语能力
基于能力培养
结合四篇课文或图书素材,任选一处景物,写一篇自己的导游词,要求体现出导游词的特点,只需讲清景物的一种特点即可。
1.作者为什么选了商人,青年妇女、孩子和老人来写?
2.“威尼斯夜景”的一段可以去掉吗?说说你的理由。
3.大象会的节目很多,作者为什么详写了大象按摩,开玩笑的事例?
4.作者为什么还写了非洲的艺术?
小组交流:
组长分工,每人承担一个材料,结合材料内容说说对表现当地风情有什么好处?
小组活动: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在小组内讲故事,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展示。
提示:
1.角度转移后,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身份。
2.故事内容是否可以删减。
3.能够加入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