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发展与教学促进 伍新春(北师大)

标签:
育儿故事儿童阅读孩子们一本书 |
分类: 小语基地活动记录 |
阅读的心理实质与有效阅读教学
一、分享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的理想途径
二、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
三、共情阅读:提高阅读品味的重要方法
四、沉静学习:培养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
(一)科学认识和理解阅读
怎样看待绘本。《鱼就是鱼》如果说寓意的话,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是什么?建构主义的理论作为一种引导。
“异口同声”从理论上是不存在的。“一块读”的效果其实并不好。很多语文老师要学生齐读,并要大声读。“集体朗读”非常多。阅读需要跟自己的阅读基础相联系,集体朗读往往会掩盖了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故事:
阅读(理解)过程不简单!
每个字都认识,每句话都懂,但是整段文字让人不知所云。
洗衣机(使用说明书)
一个简单的标题,唤醒了我们头脑中的已有经验,使我们可以理解这段文字。
“阅读”的概念
阅读是个体依靠头脑重的原有知识,积极主动地获,获得信息的过程,是从文字(图画)中构建意义的过程。
阅读一定是建立于先前知识经验,学习兴趣动机、图文识别能力是建构(创造)意义。
对于孩子的写作中积累的好词好句对以后的写作有意义吗?但是,他们作文考试的时候可以得高分。背好词好句不是正确的作文教学方向。真正的学习一定是个体主动而为的。
游玩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学习。
阅读使自己能够成为小说中的人物。只要你自己努力的,是自己快乐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认识字不等于阅读。
二、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分享阅读
(是让孩子亲近阅读还是敬畏阅读?)
1.联接与猜测:联接图书与儿童的经验,猜测故事的内容。(图画是意义,文字是形式。所以插图更重要。)
2.观察与建构:观察故事的插图,建构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阅读与反思:阅读故事的文本,比较与个人建构的差异,并相互讨论。(回归到去品味故事文本的美妙之处。因为阅读最终又回到了文本,所以,孩子们都没有兴趣了。为什么孩子们年龄越大却没有人举手了,因为孩子们永远讲不到老师需要的答案。)
拓展与创造:拓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创造自己的故事。(再造故事。)
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间提出来,对儿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抓住故事中的几点关键就能读懂文章。情绪线索。儿童的情绪敏感性比成人强。官位越强越不在乎别人的情绪。
线索到最后一个图才出来悬念更深。背后的教育意义的环保教育,吊吊床的时候,两棵树应该是足够能够承受网兜的重量的。不要提一些无用的问题,让旁枝细节影响了主旨。
让小朋友给绘本故事续篇。宠物的饲养对老人或孩子还是有意义的。
并不是所有正确的东西都值得鼓励,也并不是所有错误的东西都需要否定。否则会让孩子们太过于关注旁枝。
过于关注细节,可能会丢失大的教育方向。“千万不要考一百分。”那样可能会谨小慎微。
犯错误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一些。人生不怕犯错误。
三、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阅读
1.学习如何阅读——阅读流畅性:
2.通过阅读学习——阅读理解:文本理解策略
听写成语并解释字义(10个)
待字闺中
听写词语并分析部件
放弃
(不读纸质的书。)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站在文化安全的角度读四书五经。《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从很多字的背后可以看到历史,看到文化。汉字背后的故事。
老师讲汉字背后的故事讲了一个多小时。不再赘述。
阅读障碍是孩子们在阅读中需要解决字词的作用。
阅读建构不等于原音重现
阅读理解真正的意义在于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
走遍天下书为侣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调用(提供)先前的经验——内容知识
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内容知识
确保读本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
将阅读活动和其他活动融为一体。
2.运用阅读方法:运用文章结构,进行合理的推理——策略知识。
记叙文:故事语法
3.进行(训练)合理的推理
以文章的结构为基础推理
预测后续事件的发展变化
进行开放性的自问自答。
4、实施(训练)理解监控
阅读材料组织良好,结构严谨
鼓励学生自我提问。(我理解吗?主要观点是什么?)
教师适当示范,不仅仅是要求者。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修正者)
阅读方法是不是唯一的有效的?通过阅读来帮助我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