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数学课上孩子们太活跃,老师的课上得“要吐血”,今天我放弃了做腿部理疗,陪孩子们上课。最近学的是利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并初步了解长度单位。
今天的课堂上,老师带孩子们学习用尺子量几厘米的物体,分别让他们找出身边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然后学会用尺子量。
当数学老师问道:“我们可以用尺子干什么?”的时候。下面的孩子开始抢答。
“可以用它连线。”
“可以用它画直线。”
“可以用它画线段。”
显然这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她开始引导孩子们,请你们想想只有尺子可以做,其他东西不能做的事是什么呢?
“用尺子连线。”
“用尺子可以画破浪线。”这下可把老师急坏了。都是我的错,孩子从第一次写作业开始就一直要记住,遇到连线的题目要用尺子连,现在有不少阅读题里还有用波浪线画句子,有的尺子也可以画,所以在他们脑子里已经形成思维定势了。
老师终于忍不住了,拿出一本书用书边在黑板上画直线以作比较,直线用书边也可以画,但是什么事书边不能做,尺子能做呢?
在这关口,终于有孩子打破沉默:“尺子可以量长度。”老师如释重负:“对呀,尺子可以量长度,其他东西不行。而且只有尺子才能画出带长度单位的线段是不是?”
舒了口气,老师继续往下让孩子们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呵呵,其实在我们所有老师的课堂上,这样的启而不发的场面时时都有,能够像我们老师那样反复引导,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急着告诉孩子们为什么的老师是有方法的老师,赞一个!
今天我也才知道为什么孩子们最近上数学课捂不住,人人手里都有一把尺子,可以创造性地做很多玩具,开展很多小组合作的“开小差”活动。老师当然教得很辛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