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网络研修心得体会
合肥师范附小三小 乔利荣
7月16-19日,我通过网络研修学习了“统计与概率”的视频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小学数学每个年级,都有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假如老师不认真钻研教材,不注意备课的话,很可能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一味地列表,填表格,制作统计图,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的。
看了《统计与概率》的讲座,我懂得了统计和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使我对这一块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强化。在统计教学中,我觉得要加强统计意识的培养,把握好统计学习的起点。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价值,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让数据走近学生,让学生感受数据的价值;而扎实统计技能的教学,为统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应重视探索研究,强调主动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看《统计与概率》的讲座,我还下载了名师们上的《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视频。这节内容是三年级“统计与概率”中概率的起始知识之一,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随机事件的可能发生的结果,并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理解数量越多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基于以上的认识,教师构建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设想, 从生活中来,首先创设了“猜一猜”的情境,活动前先让学生说一说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引出学生已有的对于“可能性大小”的认知,初步判断出“数量多的发生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发生的可能性小”。
猜想要通过验证才能上升到理论认识,教师采用了9:1 ,8:2,3:7,1:9的不同比例放球,小组合作探究,组织摸球,收集数据,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了用“正”字记录收集到的结果,体现了统计的思想,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摸出的球与放入的球的数据,小组讨论活动的结果,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在活动中,通过 “猜想——验证——分析——感悟”, 最终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正确地认识,学生在活动中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每当验证出一个结论后,接着跟进了基本练习,体现了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原则。
到生活中去,就是尊重数学的基本使命——去指导,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主互助学习中的第四环节是:有效训练。练习中的一个亮点是策划一次购物抽奖活动,进行设计转盘,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考虑到商场的利益,你会怎样设计转盘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学“活”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如果再加上两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这个转盘怎样设计呢?如果按照公平性原则,你设计的这个转盘又是怎样呢?会更好些。让数学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回归生活,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有很多种可能性现象,让学生从多角度设计转盘。
教学是一门千变万化的艺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听了本节课学到了很多,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通过这次网络研修,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真正懂得了怎样利用网络资源更有效的开展“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到目前为此,我们的研修时间虽说短暂,但给我带来了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