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材分析
(2011-11-15 19:01: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学生体验不到计算学习的乐趣,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连加、连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P66—67页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基于计算教学枯燥特点与连加连减这一知识自身存有的不利因素,我感到,本课教学难以出现亮点。
但我又考虑到,新课程的实施,已经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尽力排除上述所说的影响本课教学的不良因素,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构想、设计现实的、生动的、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2、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