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乡村游记
(2023-11-01 12:52:46)
标签:
情感 |
中原农村游记
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
很早就有计划,要去中国闻名遐迩的十大名村,亲睹那里流传着的奇闻轶事,今逢秋高气爽季节,专程去了安徽省的小岗村。
我乘坐着k348次列车,于上午09:32分钟在蚌埠站下,化4元钱坐汽车到了凤阳县,再从凤阳县城化5元钱坐中巴来到了小岗,看来到小岗交通还是相当方便的。
小岗村非常普通,七十年代前,因为集体化吃大锅饭一直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但他们不甘就此罢休,有十八位社员以立下生死状带头分田到户,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实行大包干。他们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奋斗气质,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成了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改革的样板,走进小岗村,那生产队的记账间,仓库,恍若让我又看到了当年那大轰隆的出工场面,小岗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状况下,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很快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二十多年来,由于局限于农业生产和单一的分散经营模式。并没有多大的起色,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水平。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小岗人不断的探索,通过更加层次的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广开生产门路,团结协作互助,才使这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体村民紧跟时代潮流,过了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二,集体化道路的典范——南街村
安徽西边的河南省,也有个闻名全国的明星村,就是河南省临颍县的南街村,这个村的特征就是至今还是集体化的那种格局,它是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朵奇葩。南街村,是一个面积仅1.78平方公里的中原村落。这里过去是历史上有名的“难街村”。1978年以前,全村人均年收入70多元,全年人均口粮只分到小麦150斤左右,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农户住的是破草房,30多岁找不到老婆比比皆是。
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村庄,坚持走集体化道路,在经营农业生产的同时,寻求其他产业门路,寻找多种经营,注重可持续发展。不断的将产品转型升级,劳动力升级,产品升级。另外,同时研究市场规律,发展新的产品。以其独特性吸引人们的目光,坚定的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通过一糸列的奋斗努力。在20世纪90年代,全村产值就突破1亿元,成为当时有名的“亿元村”。
南街村在村党委坚强领导下,一直走集体化的道路,生产资料全部公有,生活资料部分私有,属公有制集体经济。分配制度采取“工资+供给”的分配方式。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南街村的分配方式逐步由原来的工资制演绎成一种新型的分配方式——工资制加供给制。南街村民目前的分配比例,工资部分占30%,供给部分占70%,以后工资的成分会越来越小,供给的成分会越来越大,供给的档次会越来越高。
南街村在红色主题下,紧紧围绕“红色”二字做文章,响亮的提出要把南街村建成共产主义小社区,使人们在这里亲身感受到共产主义因素在不断的增长。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在这里没有暴发户,更没有贫困户,集体就是村民的靠山,南街村就是一个大家庭,已经名副其实做到了幼有所育,少有所教、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的人生全过程,让人亲眼目睹这里就是共产主义的幸福情景所在。
南街村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坚持走集体化共同富裕道路,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大力的打造旅游景区,形成了以文化园区、工业园区、高新农业园区、村民住宅游览区、文化教育游览区、广场文化展示区、珍奇植物园区和革命传统教育区八大观光内容的大型红色旅游景区,特别是新建的革命传统教育景区,浓缩了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让人足不出园便可领略中国革命波澜壮观的宏伟画卷,被省旅游局确定为河南省南部红色精品线路。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央电视台,朝日新闻,美国之音等众多国内外新闻媒体多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第一雷锋村等 。先后有30多位国家领导人和200多位将军到过南街村视察,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
坐着观光车,绕着村道。边看边听,半天下来的参观,令人大开眼界,啊,南街村,你是全国人民向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