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柏仁《乡村行走》读后
(2014-09-08 10:56:02)
标签:
柏仁先生文者公仆官场 |
分类: 自传 |
尚柏仁《乡村行走》读后
《乡村行走》,是尚柏仁先生继《情系三农》《感悟人生》《尚柏仁文集》《尚柏仁诗集》《三农问题调查与思考》之后又一部倾心倾情之作。这部书,内容丰富,琳琅满目,既有他所擅长的文风朴实、简洁的“三农”宏论,又有观点鲜明犀利,见解独特清新的随笔、杂谈、发言和评论。书中所收文章长短不拘,文体各异,但均是作者对人生、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观察、体悟和哲思,文字凝练老到,感情真挚深沉,宛如一个智者与友人循循善诱式的交心,充满真性情、冷思考,丝毫没有高台教化的痕迹。
纵观全书,“三农”调研文章直抒胸臆,感情真挚,一唱三叹,韵味悠长;随笔和杂谈则以小见大,有感而发,其含蓄蕴藉之言外之意更启人深思,振聋发聩。特别是那些发言、随感和评论最是深邃独到,不落言筌,具有“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之感。其作品有着很浓的书卷气,广征博引,涉猎面宽,题材众多。书中有历史典籍,名人掌故,有文学作品,现实事件,逸闻趣事。显示了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成果和一个作家必然为读者提供广博的知识、极大的信息量的愿望,达到了生动深刻的传播效果。
悲悯情怀。在豫西大地上行走的尚柏仁先生,深知处于弱势群体的基层百姓。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是先生长期以来始终遵循的原则。他执著地行走在乡村田野,不停地调研,不停地观察,不停地思索。他的“田间地头之行”也和今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干部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心声、改进干部的作风和解决群众的难题不谋而合。在《农村文化现状堪忧》《一言难尽村干部》《千言万语话“三农”》《无可奈何乡干部》《卢氏交通抢险记》等文中,先生笔酣墨饱,淋漓尽致地挥洒了一个人民公仆爱民怜民的赤子情怀。
热情担当。作为执政党的普通一员,他深谋远虑,始终保持着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从《建设“大交通”推动三门峡经济大发展》《为强力实施“四大一高”战略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深耕崤函沃土 情洒豫西大地》等文中,我们感受到作者为所居住城市的宏伟蓝图积极规划、建言献策,为城市的掌舵者谋划设计的航线鼓劲呐喊。
敏锐精准。尚柏仁先生善于从看似寻常的社会现象中敏锐而准确地发现问题。从《官员为何怕记者》中折射出当今官场和官员作风中的弊病;从“一件小事请示十几位领导”中反映了当下政府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官员不作为,办事拖拉的现象。《官僚作风可恨》《群众与干部》《政府要关注民情》《反腐败问题》《植根于民》等时政评论,无不揭示现实,针砭时弊,对官场中的一些坏风气、对人民关注的社会问题深刻批判。读到先生的这些评论文章,不得不感叹他独到的洞察力。
勤奋上进。“学海无涯苦作舟”,数十年来,作者工作之余,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从《我的八小时之外“工作”》《找回了自我》等文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业余生活的充实繁忙,乐此不疲,以及积极、乐观、健康向上、朴实无华、永保公仆本色的品格。作者边读边思,每有心得,诉诸笔端,集结成文。其中诸多精辟论断和真知灼见,让人眼前一亮,深受启示和教益。从《读历史品人生》中,让我们懂得了面对挫折困难,要学会调整心态,学会放下,学会宽容。这样,一切痛苦都会烟消云散,一切皆可云淡风轻;从《该给后人留下什么》中,让我们明白了崇高的人格才是人类最珍贵最永恒的东西;《铭记该铭记的 忘记该忘记的》中,让我们领悟、学会该铭记的和该忘记的,学会了这些你就会发现心是空灵的,梦是明朗的,生活是澄澈的。
为文者,大都是性情之人,作者也不例外。许多闪光的观点都散见于各篇短论中。他的读书之乐,孝顺之道,做人之本 ,都给人以思想启迪、心灵温暖和精神慰藉。
识文犹如知人,数十年来,尚柏仁先生一以贯之地坚守着一名普通官员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在现实面前他从未有过彷徨和动摇,他的为人和为文告诉我们:作为为官者、为文者,始终要言行一致,为民务实,具备以天下忧乐为己任的官德和品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