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母亲眼中闪耀的光彩

标签:
育儿儿童心理认可自我价值感错事闪耀 |
分类: 儿童心理杂谈 |
http://pic2.nipic.com/20090408/2329348_185614002_2.jpg
在公园里,一个母亲正在斥责拿着半截雪糕的小孩,四五岁的小孩低着头,看着地上的雪糕,泪水不断地往下掉。
母亲:你说要自己去买雪糕,结果连雪糕都拿不稳,不要吃啦。
孩子:我想拿回来和妈妈一起吃的。
母亲:我说我去买就好了,你就爱捣乱,现在我们都吃不了,真是越帮越忙。
我不知道这位母亲有没有听懂孩子的话,他只是想跟母亲一起来分享雪糕,而且还是他自己去买的雪糕,他希望可以在这炎炎的夏日给母亲带来一丝的凉快,他想证明他也是可以帮妈妈做事情的。他需要妈妈认可他的这份孝心和可以独立做事的信心,但妈妈的这份斥责却让他想长大的信心打得七零八落,也许这个孩子就会认为他就是个爱捣乱的孩子,做不好事情的孩子,可能自卑的阴影也就慢慢滋生在他的心里。
对于一些做错事的孩子,父母们首先看到的可能是这件事,想到这件事会带给他们多大的麻烦,但他们从来不会先去思考孩子为什么做这些事,在这些错事的背后,我们又能发现一些什么更有意义的东西呢。孩子做错事了,本身就会觉得很内疚,很伤心,他需要的不是有更伤心的责骂,而是父母的安慰,给予他们更大的信心和支持。他们需要父母对于孩子想为他们做点事的认可,虽然事情没做好,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毕竟结果还是会不断变化和成熟的。
心理学家道纳斯认为,许多心理疾病正是由于希望得到认可的心理未能得到满足而导致的。认可不同于随意奉迎,而是一种抱着认同的态度的合作。它是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按照心理学家科胡特的说法,就是“孩子需要母亲眼中闪耀的光彩”,当然这种闪耀的光彩也完全可能是父亲眼中的。
孩子不仅要感到母亲乐意跟他做游戏,而且还要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很讨母亲喜欢。当然这一点作母亲的是没法用语言表达的,而是通过自己参与游戏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比如孩子笑了,他是开心的,他希望这种开心能够让母亲展开笑容,接受他对母亲的爱。母亲唯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抱着他,看着他。如果母亲什么也没有做,孩子会认为自己的开心并不能讨好母亲,没有得到母亲的认可,也许以后孩子的性格里就缺少了笑,因为他感受不到对别人笑能给他带来更多的认可。
人对认可的需求表明,我们需要他人来进行对自我的验证,这种验证的结果会引领我们走向对自己的认可、对他人的认可、对自己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而这恰恰又是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生成的基础。
既然选择了做一个母亲,就得背负起对孩子的责任,多一点对孩子的认可,让孩子可以获得对自己的认可,对自己的尊重,千万别等孩子长大了,用摧残自己的方式来“回报”对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