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慈寺(2025.5.3.)
标签:
育儿 |
净慈寺,初建于公元954年,由五代吴越过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寺庙屡毁屡建,现寺内多数建筑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


净慈寺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刹,与灵隐寺并称南北山之最。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分前、中、后三重大殿,现有金刚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钟楼等建筑。
南屏晚钟,作为西湖十景之一,指的就是净慈寺傍晚的钟声。现在的钟楼虽然重建于1986年,但其三重飞檐翘角、所悬高大铜钟,依旧风采不减。我也敲钟纳福,望心愿圆满。
在演法堂后面有个浴佛池,浴佛池内有一尊铜制小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立在莲花宝座上,这便是童版的释迦牟尼。舀池内水为佛像沐浴,洗涤污秽,净化心灵,祈福消灾。
净慈寺与雷峰塔隔南山路相望,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观赏雷峰塔的绝佳之处。释迦殿的平台处,更是被誉为最佳观赏点。
济公在灵隐寺出家,但后却常住净慈寺。净慈寺钟楼西侧现为济公别院,院落主建筑是济公殿,供奉南宋高僧道济禅师,即民间俗称的济公。
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净慈寺遭遇大火,寺院付之一炬。火灾后,传说济公用奇妙法术,将从四川募化建寺所需梁木顺钱塘江而下,再以地遁之术从净慈寺古井中取出,即“运木古井”之传奇。
千年前的某个清晨,杨万里在这里送别了林子方,并因此写下千古绝唱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相比于灵隐寺的喧嚣,小众的净慈寺更显清幽。我们原本没有游净慈寺的计划,只是出了雷峰塔发现过个马路就是净慈寺,于是便顺道看看,没想到不虚此行。
前一篇:雷峰塔(2025.4.29.)
后一篇:母亲节(2025.5.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