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革命纪念地(2022.4.14.)
标签:
育儿 |
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由八处革命旧址组成,主要集中在香山南麓区域。1920年,平民教育家熊希龄先生在静宜园旧址上创建香山慈幼院,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主要的办公居住地都是原慈幼院的校舍。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率中共中央进驻香山,由此让香山这座拥有900年历史的古老园林,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南麓半山腰,因院内一座石壁下淌出的两眼泉水而得名。从1949年3月25日到9月21日,毛主席在双清别墅一共居住了181天。
院内有一池清水,池边一座红色的六角亭,当年茶余饭后,毛主席与友人闲谈、读书阅报之所。三间平房是主席工作生活的地方,就是在这里主席亲自指挥了渡江战役,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为新中国奠基。
别墅半山腰上的一排平房原为主席家人居住的地方,现为“毛泽东在香山”陈列展,内容分为从西柏坡到北平香山;毛泽东在双清;领袖生活在香山三个部分。
来青轩距离双清别墅不远,始建于明代,1860年遭焚毁,后在遗址上改建公寓。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五大书记中的另外四位,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就在此办公居住。
双清别墅东侧平房旧址为清代静宜园上鹿园。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院内的七间平房,分别供警卫和司机等工作人员居住。这里距离双清别墅很近,方便为中央领导提供服务。
小白楼,原为清静宜园绿云舫,1860年被焚毁。民国时期慈幼院在原址修建图书馆,俗称小白楼。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央机关图书馆。
思亲舍,一共九间平房,原是香山慈幼院为返校校友修建的宿舍。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室兼宿舍。
多云亭,香山面积最大的亭子。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就连这个普通的亭子也摆上了桌椅,成为宣传部的办公地,可见当时办公条件之艰苦。
丽瞩楼,1860年被焚毁,后慈幼院在旧址上修建理化楼。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共中央专用电话局。由于数量有限,当年只有少数中央领导可以使用这些电话机。
镇芳楼及镇南楼,镇芳楼原为慈幼院董事会、院务会办公地,镇南房原为慈幼院南校教室。中共中央进驻后,此处为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处办公居住地。
七十多年以后,人们依然记得,在这片幽静的土地上,曾有一个叫熊希龄的慈善志士,曾是新中国的伟大开辟者和先驱进京赶考的第一站。
前一篇:生机勃勃(2022.4.13.)
后一篇:逆反期(2022.4.1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