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9f58e860ed174633dcd94eb2a7891d2c.jpg
切好的刀烟
刀烟丝这种传统手工艺早在清朝时期就在新安所镇兴起,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现代的烟草消费早已进入了卷烟时代,而新安所的刀烟却能牢牢占据着一方市场。原因也许是人们的传统习惯,但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精良独到的切烟技术,它让烟丝永远保持着优越的品质。
记者近日来到新安所镇,探访了传统刀烟制作手艺人——冯保生。冯保生家住新安所镇新街四组,并不好找,门庭深深,需要拐好几个弯才到。
在镇上,手工切刀烟丝卖的人家已不多了。冯保生说,早些年,新安所家家户户都切刀烟卖,由于切烟是个体力活,又耗时,资历老的切烟人,有的转行,有的不再切烟,而年轻的都改用机器切。
冯保生切烟已有近40年的时间了,他切出的烟丝条细致,色泽鲜黄明亮,油分充足,味醇而清香。
冯保生正在切刀烟
切出的烟丝要用平滑的小铁块压实,看上去形似豆腐条,摸着平整光滑。“切工越好,压出的刀烟就越紧凑,不易松散。”冯保生说,他切得好的时候,把整块刀烟扔到地上也不会散开。
别看压实的烟丝十分紧凑,但只要拿一小撮烟丝轻轻搓开,烟丝会变得十分松软,金黄色的烟丝甚至比发丝还要细。
“不是每个人都能切出好的烟丝,要通过长年累月练习才行。”冯保生说,他练习了10多年,切出的烟才开始有点样子。起初他学切烟时,切出的烟就如洋芋丝一般。
说话间,冯保生抬出了几天前他刚切好的刀烟丝。在冯保生抬出的刀烟丝上,记者看到了稍白一些的纹路和图案。“这是烟叶上的图纹和一些细小的茎。”冯保生说,他切得好的时候,原本烟叶上有什么图案,切出来也可以保持相同的图案。
“前段时间,我切好的刀烟拿去镇上卖,还卖了1000元/市斤。”冯保生觉得,切烟丝和上班一样,心情好工作才能做好,心情好才能切出好的烟丝来。
刀烟(网络图)
抽了几口烟筒的冯保生,感觉心情较好,决定展示切刀烟这种传统手艺,也顺便切几斤拿到镇上卖。
他打开院落较旧的一间房门,切烟凳便映入眼帘,形似长条凳的切烟凳,凳头有一块磨刀石,凳中有一块坐板。
“人坐在板上,烟叶放在板下,切烟人要控制气息将坐板平稳往后推,使烟叶缓缓露出,切出的烟丝才均匀。”冯保生说,这是一股巧力,初学切烟时,他控制不好气力,坐板总是不听话地往后面飞出去,甚至切坏了坐板。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fe5179231ee0ffe88298dd440e307528.jpg
切刀烟(资料图片翻拍)
说着,冯保生系上了切烟专用的皮带,一来可以收紧衣裤,二来能起到收腹提气的作用。
他跨上切烟凳,双手握住两边有柄的切刀开始磨刀。“切烟时,腰部以下不能动,双腿要夹紧坐板,上身要挺直。”冯保生说,切刀烟是个明轻暗重的活儿,一天下来,只能切5斤至6斤,且腿酸疼得厉害。
冯保生码齐了金黄的烟叶,调整了锋利的刀口。他看着刀,看着叶,目不转睛,屏气凝神……嚓!嚓!嚓!淡淡的烟草香弥漫了整个屋子,细细的烟丝随着切刀的起落而逐渐形。
(原文:人文红河微信号 文图/杨涵 标题为编者重新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