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走得快就算快走了 选对鞋和路,带水和“身份卡” 每天坚持半小时,这样快走
(2015-06-15 14:10:00)
标签:
健康 |
最近,在年轻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时不时可以看见很多人在炫耀自己快走了多少里程。一时之间,快走这种很多人认为很土的运动,变得高大上起来。
56岁的 张先生也加入到了快走的行列,可不到一个月,不但对身体没有益处,还觉得膝盖疼。
其实,对于快走,大家的问题还不少。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林坚说,大家对于快走的理解都不全面,他要教教大家怎么“走”。
强度:每天至少走30分钟
不少国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的口号,微信上的快走里程也和这个差不多意思。林坚认为,对于中年人来说,快走可以用步数来衡量,以保证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以运动总时间为标准,每天半小时以上。不提倡以每天走多少里程为标准,以避免为达到一定的里程而过度运动。
老年人快走对于速度不用很在意,感到疲劳时可以停歇。“对于老年人来说,最主要的是防止受伤,一旦受伤,老人就会很长时间停止运动,也让前面的运动效果前功尽弃了。”林坚说。
姿势: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快走和散步不同,提倡采用摆双臂、扭胯、大步伐的姿势,此外还有多种花样走法。不过,这些只适合于青壮年或活动能力强的人。
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不要勉强自己采用某种姿势,自身稳定最重要。只要坚持每天锻炼了,步伐、姿势在开始阶段都可以不用太讲究,等整体能力强了以后再考虑动作要求。
“尤其是老年人的反应能力较缓慢,手上太多的动作会干扰他们的脚下步伐,很容易跌倒。”
装备:穿合脚鞋 带水和“身份卡”
在快走之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首要的就是穿合脚的鞋,而且底不能太过柔软,要有一定的硬度和厚度起到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
怎么测试这双鞋好不好呢?林坚有3个小招教给大家。第一,穿上鞋走15分钟,看看脚有没有什么不适;然后,穿上鞋从15厘米高的楼梯上往下跳,如果脚底有硌痛,那么就代表鞋底太硬;最后,对半折一下鞋,如果能够轻松对半弯折,那说明这双鞋太软了。“现在基本上都是柏油路,不像以前的土路有一定的回弹性,所以鞋一定要选对。”
除了选对鞋外,老年人外出快走最好带瓶水,在运动过程中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可以防止脱水。如果很早外出锻炼,则在外出前一定要带点东西垫垫肚子。“我们总是遇到这种患者,因为早上没吃东西而低血糖晕倒。”
此外,特别对于有疾病的老人,出门快走一定要带上“身份卡”,上面要有子女的电话、地址等。“这样一旦发生意外,我们医生就能联系家属,也能知道你的既往病史,便于对患者的救治。”
地点:清静的路 路面松软更好
对于走的路,林坚说,松软的土路肯定是最为适宜的,但是现在很少有这样平坦的土路。“与以前的土路比较相似的是塑胶操场,不过这样的地点现在也不多。”林坚说,选择快走的路时,要相对清静,是你熟悉的。要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因为要走土路,而选择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天气:天不好就不要外出了
很多人都觉得运动要坚持,所以他们会风雨无阻地外出运动。林坚对这种说法持反对意见。他举例黄梅天,这种天气对心脏的负荷比较大,正常人都会觉得很闷,不用说患有心脑血管的患者了。因而,这种天气,可以减少运动量或者用其他的运动方式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