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山书院
南山书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21
  • 关注人气: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分话养生

(2015-03-20 16:27:33)
标签:

健康

#葛丹娣  于伟

 

●上身适当减衣,出门带件外套

 

●棉毛裤慢慢脱

 

●对付春困,越睡越困,运动才是根本

 

●“吃春”首当吃春笋,周末做道腌笃鲜

 

●饭吃八分饱,头脑更清爽

 

 

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 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陈意教授,结合时令、门诊情况,或结合当下健康热点等,说说养生和调理方面应该注意的内容。明天是春分,我们就来说说春分时节养生的注意点。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陈教授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因此,春分时节养生一个总的原则是: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除了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还有一个重点是养肝舒肝气、清肝热、养肝阴。

 

教授提醒,春分时保养得好,可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春天防病首当防风 适当捂一捂,杂病少生点

 

前几天,杭城白天最高气温达到了25℃以上,不少姑娘立马脱掉棉衣,换上轻薄的单衣,甚至露出两条大腿。陈教授说,还是捂着点好。“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老祖宗智慧、经验的总结。衣服要减得慢一些,一件一件地减,以顺应季节变化,一下子脱光,很容易生毛病的。

 

“春捂”怎么捂?

 

教授说,不仅要注重躯干的保暖,还要注重脚的保暖。如果出现倒春寒,很容易出现中医所说的“寒春脚”,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预防“寒春脚”最简单的方法是从上往下减衣物。即,上衣可适当穿得轻薄一些,但裤子、鞋袜要厚一些。当然,‘春捂’也要适度,只要做到躯干和脚部不觉得冷就可以了,没必要裹得太严实。不然,捂出一身大汗,风一吹,很容易诱发感冒,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教授还说,他自己这个季节,出门时,都会备一件外套,早晚穿,中午天气热的时候脱掉。

 

春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防风邪。风是春天的主气,虽然它带来了自然界万物生发的消息,但也可以成为致病的邪气。“古人讲,风为百病之长,亦为百病之始。”

 

教授说,随着气候转暖,人体皮肤及毛孔开泄,腠理变得疏松,很容易让风邪钻空子。风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说的是,风邪最易侵犯呼吸道,引起伤风感冒、支气管炎、流感、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还可诱发冠心病、风心病、高心病、中风等心血管脏病变。

 

多风的春天,大气流动加快,也给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流行、传播创造了可乘之机,而且空气中如花粉、灰尘、羽毛、皮屑、尘螨等浮游物也随之增加,到处飘扬,一些过敏体质的人与之接触,很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

 

解春困不能靠多睡  运动才是解决之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古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形象地道出了春天气温回升,人们时常出现困倦、多觉、乏力等症状,这也是大家常说的“春困”。

 

教授说,春困不是病。春困缘于冬季气温低,人体血液循环慢,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增多。春季则正好相反,气温回升,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减少引起,加上春天昼渐长,夜渐短,人们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机体还一时无法适应,白天就有了困倦感。

 

应对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来解决。多睡,只会让你越睡越困。运动才是最好的缓解春困办法。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1/4,消除春困最好是多参加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锻炼,增加机体和脑部供氧,改善代谢功能,有助气血循环,缓解春困。

 

教授建议,多做深呼吸,中医称之为“吐故纳新”,有助于给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多舒展肢体,促进体内的阳气生发。

 

起居方面,要做到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少熬夜。“开夜车”常加班会诱发或加重“春困”。如果晚上睡眠不足,中午可安排午睡补觉,养气除疲。睡前可搓搓脚心,有助于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疲劳,利于入睡。早上起床后可用冷水洗脸,刺激皮肤和大脑,也可预防春困。

 

饮食方面,要多吃含有维生素B的食品,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糙米、鸡肝、坚果类、菠菜、奶酪等,对缓解春困也有一定帮助。

 

另外,饭量不宜过饱,更不宜油腻,也要避免辛辣和温热食物,如羊肉、鹌鹑、葱、辣椒等,这些食物会增加胃肠的负担,使大脑的血液和氧含量相对较少。

 

“吃春”首当吃春笋

 

“中医认为,春分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饮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忌偏热、偏寒的食物。”陈教授说,春分前后湿气重,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适当增些性平味甘的食物,如山药、大枣、白扁豆、枸杞、鲈鱼等,有助于健脾祛湿保脾胃。

 

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是春笋。苏东坡曾写道:“无竹则俗,无肉则瘦,若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笋煮肉。”春笋脆嫩鲜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来。陈教授也大爱春笋,他说,从中医角度来看,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现代医学也认为春笋的营养价值很高,其纤维素、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而且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不过胃肠疾病患者、肝硬化患者春笋要慎吃,偶尔尝尝鲜就可以了。

 

春分时节最适合喝玫瑰花茶

 

“吃春”不仅在于“吃”,“喝”也同样重要。春季第一茶,陈教授推荐了玫瑰花茶。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有疏肝理气、解郁散瘀的功效,对肝和胃都有调理作用,且能缓解疲劳。对女性而言,玫瑰花更是个好东西,可改善皮肤干燥、消除色斑、美容养颜。

 

教授特别提醒,玫瑰花一定要选没开的,花骨朵的那种,开花了的就不要了。香味没了,功效也会差一点。选购玫瑰花时,一看二闻三掂,看外形是否饱满,色泽是否均匀;花瓣是否完整。闻香味,好的玫瑰花香气浓郁但不刺鼻。掂重量,劣质玫瑰花相对较轻。

 

玫瑰花茶的泡法很简单,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放入5克玫瑰花,加入开水,浸泡5分钟即可,还可根据个人口味调入冰糖或蜂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