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 晒晒太阳 避免大汗
(2014-12-23 13:24:11)
标签:
健康 |
冬至养生
●起居有常,晒晒太阳
●男节欲,女保暖
●早、晚饭喝热粥
●生冷、辛辣、浓茶咖啡少碰
●晨跑、冬泳等早锻炼停一停,避免大量出汗、阳气外泄
葛丹娣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为5天),“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大致的意思是,冬至的前五天,藏在土里的蚯蚓僵成了一团。因为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由于此时阴气强盛,所以,藏在土中的蚯蚓蜷缩着身体;二候期间,麋鹿的角开始自然脱落。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三候时,由于阳气初生,所以山中的泉水开始流动并且温热。
“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气之盛到达了极致。中医认为,阴极而阳生,我国儒家经典《易经》也有‘冬至阳生’的说法。” 陈意教授说,“人体中的阳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五个作用,是维持人体和生命活动的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能量。冬至前后适当进补,科学养生,则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冬至过后,我们迎来了“数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养生的总原则是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陈意教授说,有两点非常重要——起居有常,避免出大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陈教授说,冬至后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肾精。
他建议,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相对其他时节,数九寒天期间的睡眠时间应该更长一些,即早睡晚起。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
有晨跑、冬泳等早锻炼习惯的朋友,冬至期间可以歇一歇了,或者把锻炼的时间推迟到下午太阳较好的时候,否则,可能会导致阳气散发,影响来年的身体状况。
锻炼的场所尽量选择向阳的地方,防风防寒;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大量出汗。
大量出汗容易造成体内阳气外泄,从而耗损五脏之精气,容易给春季留下“病根”;白天可多晒晒太阳,多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活动,有助于阳气的生长。
中医养生讲究因人而异,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是不一样的。陈意教授特别针对男人和女人,给出了不同的冬至养生建议——
男人,尤其是中年男性,他们作为承上启下的一辈,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重担,经常处于紧张、繁忙状态,若不注意保养,必然会影响身心健康。
除了老生常谈的规律作息、合理用脑、均衡饮食外,陈教授指出,要“节欲保精”,“欲不可纵”。
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过,“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意思是说,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
“房事不节,容易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而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抵抗力也强。相反,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容易患病。”陈教授说,另一方面,冬季肾脏当令,肾脏机能的好差,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女属阴,这一属性是由她们自身的生理结构决定的。女人多为寒性体质,若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在生理期。
生活中不少女性为了美,大冬天还穿短裙、短靴,秋裤从来不穿。陈教授说,这是很伤身体的,出现痛经、月经不调也不足为奇。
怕冷的女性,可以多泡泡脚。“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陈教授说,“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一些养肝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莴笋等。因为对女性而言,肝脏承担着额外的作用——疏通经血。一旦伤肝,容易出现妇科方面的疾病。”
每年一入冬,陈意教授门诊中来看胃病的患者就会增加,主要表现为胃胀、胃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严重的可能会伴有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冬至后到立春前是个高峰。陈意教授说,这主要与寒冷有关。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其性收引,阳气凝泣,胃气不和,不通则痛。打好“保胃”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起居“保胃”:及时添加衣被,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有言,“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晚出早归则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
饮食“保胃”:天冷后,人的食量会有所增加,但不要暴饮暴食,要少食多餐,以减轻胃的负担。选择食物要易于消化,以温、软、淡、素、鲜为宜。比如,可适当吃些萝卜(当然,在吃人参的人不建议吃萝卜,人参和萝卜同食会消解人参的补益功效),萝卜味甘辛、性凉,有下气定喘、止咳化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和清热解毒等功效,素有“冬天的萝卜赛人参”的美誉。温食是暖胃的最直接方式,早晚饭喝些热粥对胃肠健康大有裨益。另外,要避免过食生冷、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之品。
进补“保胃”:冬季复发的老胃病,多数属于脾胃虚寒证,建议选择具有温胃健脾功效的药物或食物。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是虚寒体质,建议进补之前先辨证,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补。
心理“保胃”:经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避免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这样可以调剂胃肠节律,保障胃肠健康。
陈教授还提醒,如果胃痛反复发作,自行调理不能缓解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链接:冬至 一年里最冷的数九寒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