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归耕读时代

(2013-03-22 10:51:47)
标签:

黄莺

休闲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完农活,在田间地头席地而坐,捧上一本爱读的书,头顶是蓝天,脚下是绿苗,是很多人的梦想。

 

  3月20,春分。这时节,正是春耕陆续开始之机。选择这种生活的人们,开始在田间播种梦想。

 

  而关于这类生活方式的书籍,近日也在出版界涌现,除了已经成为长销书的《寂静的春天》《这一辈子,只做一次傻瓜》《一根稻草的革命》《四千年农夫》《菜园里的学问》《我的幸福农庄》外,最近又有《在天涯的尽头,归零》和《半农半X的生活》出炉,许多网站都放在首页重点推荐。这些书一时成为城市白领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豆瓣网还有专门的小组。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的作者哈佛硕士褚士莹,曾是跨国大企业专业经理人,但因为童年做农夫的梦想,他选择了“归零”,辞职后,一脚踏进国际NGO组织,到缅甸北部山区,筹设、管理一座1000多亩的有机农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闲暇读着自己想读的书。

 

  不仅中国人有这样回归耕读时代的梦想,一位日本人盐见直纪也向往着这样的生活。大学毕业后,他曾在邮购公司上班。1995年从作家兼翻译家星川淳的著作当中,受到了作者“半农半著”生活方式的启发,产生了“半农半X”的理念,1999年,三十三岁的他辞去工作返乡,开始实践自己的生活理想,种种田,读读书,写写东西,新书《半农半X的生活》就是这样出炉的。

 

  而在离杭州不远的德清、安吉等地,也有不少白领辞职,因为不堪都市的紧张节奏和各种纷扰,放弃都市生活回归耕读时代,他们在田间读着《瓦尔登湖》,跟当地农民学习着插秧除草的技术,晚上一起串串门聊聊天。可是,要过上这样的生活,其实并不便宜。

 

   1,褚士莹:从小梦想做农夫

回归耕读时代


回归耕读时代

   一个台湾小孩一路念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后来又进入美国大公司,成为薪资优渥的高管。这些对人的一生来说,已经够了吗?

 

  褚士莹的答案是:NO。对他来说,所有在世俗领域的铺垫,只是为成为一名农夫做好功课。

 

  在哈佛大学念国际NGO(非政府组织)管理时,他就经常跑到印第安部落,练习制订生态计划。

 

  到大公司任职后,要到不同的国家开设分公司,他学会了成本的概念和管理的艺术。

 

  当然,他还存足了钱。为了攒钱,他从高级住宅区搬到廉价的老房子与人合租。每周减少外食次数,两台车卖了一台,挑选便宜的加油站。连之后每个月给父母的零花钱,他都细心地存好。

 

  做完以上三件事后,他辞去工作,放了一年的人生假期,开始航海旅行。

 

  三十岁一到,他乖乖回到陆地上,以NGO工作者的身份跑到缅甸北部荒凉无人的热带丛林,帮助那里的农民建设有机农场。

 

  为什么要做农夫?褚士莹把答案写进了新书《在天涯的尽头,归零》。

 

  想去农场试试身手,单纯地因为从小梦想当农夫。小时候在作文“我的志愿”里这么写,结果老师喊家长来训话,说这个孩子脱离现实,胸无大志。长大一路拼搏,他却发现自己成了对生命没有热情的知识分子。

 

  2003年,到缅甸建立有机农场,对他而言犹如重生。他说服原来的佃农留下来,聘请他们成为农场的工人。这三年当中,佃农们一面学习用有机的方式种植玉米、油菜、大豆等粮食作物,也一面种植他们完全陌生的岩兰草、柠檬香茅草等精油作物。这期间,登革热大流行,佃农才因此了解柠檬香茅草驱蚊的好处,附近两千多个家庭,竟然无一人感染登革热。

 

  于是,一群农人就留了下来,不只这样,他们决定放弃每天来回长达四个小时的跋涉,搬到离农场近的地方生活。

 

  农人带着家人前来,不约而同都选择在灌溉沟渠旁盖房子,但是并不是一家挨着一家地住,而是巧妙地分散在沟渠转弯的地方,彼此看得到,但是彼此听不到,满足了便利生活的几个基本条件──给水、隐私,同时还搭了一个简陋的藤球场,供大家下班聚在一起踢球。

 

  这十年来,褚士莹的收入(当NGO也有一定薪水)自然大幅缩水,只有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不到,却拥有了比别人多三倍的幸福。那失去的三分之二,他笑称:是用来购买快乐的代价。

 

  问他这辈子做过最潇洒的事是什么?他答:就是停止跟别人比较,全心全意做自己。

 

  ·褚士莹过耕读生活的成本

 

  放弃的部分(市区的就业机会、看病机会、教育机会、商业机会等等):因为褚士莹在NGO组织那边有一些薪水,所以主要成本是放弃美国大公司高管的年薪(根据当地平均年薪估算约100万元人民币)。

 

 

      2,盐见直纪:一家四口归园田居

回归耕读时代


回归耕读时代

 1999年,盐见直纪辞去在京都的工作,回到家乡绫部,开始实践“半农半X”的田园生活。

 

  他住的村子,到最近的红绿灯差不多四公里,离街市有十公里远,村子里常有山猪和鹿跑出来。有一次,盐见打算去挖地瓜,到那儿一看,发现山猪已经挖完了。

 

  平时,盐见自己种地,除了稻米,还有番薯和豆类,一家四口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三月初惊蛰节气,田园里开始传出虫鸣蛙叫,一片生机盎然。烧田也是农耕的准备工作之一。在田埂,田边上燃烧稻草驱虫的景象,俨然就是一篇春的风景诗。

 

  身为农夫的盐见并不刻意追求亩产数量,只以刚好够吃为标准,他的更多时间呆在家里,和妻子、女儿、老父亲一起,享受着三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在农村,没有肉,包饺子就用高黍代替肉馅;自家制作美味的味噌汤;自己用蓼蓝染布;每年,家里都会举行一个小小的丰收祭;女儿满五岁那年,盐见带孩子去野外探索,全家人第一次露营。

 

  “半夜竟下起了豪雨。我们在大松树下扎营,雨滴从树枝间滴落,滴滴答答地敲在帐篷上,远处的打雷声,更叫人吓一大跳。但那个时候在家里读书,真的很幸福。”这10年间,他每天早上3点起床,然后读1-2个小时的书。外面很安静,也没有电话打扰,他觉得是最棒的阅读时间。早上的一小时,其高效和深度相当于晚上的两小时。春天到秋天,他则忙于种地(尤其是人工种田、手工拔草、人工割稻子等),酷暑时节只有早晚凉爽时可以耕作。因为他们家完全不用农药和除草剂,所以手工作业特别多,很花时间。京都绫部冬天也会下雪,所以冬天休耕。在田里劳动时,经常会有一些工作、天职上的灵感和提示出现,所以他会把纸笔放在口袋里,随时准备着。

 

  盐见直纪说:“如果在乡村过着半农的田园生活,原则上,生活将会变成生计收入微薄,心灵收入丰富。”

 

  ·盐见直纪过耕读生活的成本

 

  1.房屋+田地

 

  如果是买房,绫部的房屋售价一般来说约在六百万日元(39万元人民币)。五百万左右的房子,就有很多个房间,并附有停车位和农地。如果是租房,附有农地的出租房屋,每个月的房租平均约一两万日元(1000元人民币)。我个人建议从租房子开始尝试农村生活。如果是想在周末当个“周休农”的话,也有休耕田地可以出租,一个月只要一万日元(650元人民币)就可以了。

 

  2.日常生活:“半农半X

 

  半农:目前我拥有五十米×六十米(三畈)大的农地,其中二畈用来耕种稻子,另外一畈用来当菜园,种番薯和豆类。这些农作物足够妻子、女儿、家父和我一家四口吃得很饱。半X:我的半X是“天职使者”,在“郊山联络网·绫部”的工作(管理网页资讯、制作电子刊物等)是我家收入来源之一。

 

  3.消费

 

  在绫部,一个大人每个月大约需要十万日元(6500元人民币)。靠着自家制的、邻居分送的食物,或是以物易物,自然而然就能节约许多。用减法过日子是半农生活的准则。

 

  4.放弃的部分:每年约3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根据当地平均水平估算)

 

  总计(包括放弃部分):每年约40万元。

 

  附录·杭州白领邓勇军过耕读生活的成本

 

  1.房屋+田地

 

  租地费用:每亩600元,一家人自给自足租一亩地足够(7分水田,3分菜地)。租住的房子每年3000元,含3间卧室,一个可存放约2万斤谷子的储藏室,一个公用大厅,一个公用的厨房,2个公用的卫生间,一个公用的院子。

 

  2.日常生活:电费每月50元,宽带每月80元,手机费每月100元,柴米油盐酱醋茶每月50元。

 

  3.交通费:从乡村来往杭州,每月300元左右。

 

  4.放弃的部分(市区的就业机会、看病机会、教育机会、商业机会等等):这个算不清楚,也许是机会,也许是枷锁。比如放弃了30万年薪的工作等。

 

  总计(包括放弃部分):约每年305000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