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杭州老人马宝祥下厨46年,烧得一手好菜,9年前老伴因严重尿毒症做了肾移植手术,那以后,马大伯烧菜就由追求“色香味俱全”转为“一切以老伴为中心”了。他渐渐琢磨出一套适合老伴和自己的养生食谱,而老伴在他的悉心呵护下,病情稳定、身心愉悦,算是同类病友中的佼佼者。
本期大厨:马宝祥
人生阶段:退休在家
下厨时间:46年
烧菜口号:但愿人长久
天天共饭菜
本期菜谱:

河蚌一笃鲜
鲫鱼山药汤
荤素什锦
笋干丝瓜
白切鸡
原料成本:河蚌+咸肉+春笋(22元);鲫鱼+山药(13元);里脊肉+芦笋+山药+胡萝卜(11元);鸡半只(14元);丝瓜(自家种植)——合计:60元。
马大伯手脚相当麻利、做起菜来动作十分娴熟。他说:“即使一顿做上十几道菜也用不了两小时。”马大伯下厨时老伴一直在餐厅,这些年,不光烧饭,很多别的家务,也是马大伯包了。老两口感情非常好。
河蚌一笃鲜
“一笃鲜一般都有咸肉和笋,炖在一起味道很鲜,她手术后要控制体重,不能太胖,荤菜不能多吃,尤其不能吃肥肉,但这样又怕营养不够,所以我做一笃鲜就开始加了河蚌肉。河蚌营养价值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有好处,同时河蚌是凉性食物,适合于现在这种闷热天吃,另外河蚌肉味道很鲜,吃起来开胃,她能多吃些。”
马大伯将河蚌肉洗净,用刀背在肉厚的地方敲了又敲,“一般在菜场里买的时候,摊主会敲的,但是我们老年人喜欢吃酥软的,所以我自己再敲敲。”
河蚌肉用刀处理好后,放入汤锅里先煮,水开后漂出的血沫杂质,需要捞出清除,就像炖骨头一样。汆洗干净后,将河蚌肉、咸肉、笋放入高压锅内,加入生姜、黄酒,烧约15分钟就好了,打开锅盖香气扑鼻。
烹饪秘诀:河蚌肉敲软、汆水
鲫鱼山药汤
“本来我要做一道‘鱼龙戏珠’呢,用鲫鱼和鱼丸做汤,但是这次没找到好的鱼丸,所以用山药代替。”马大伯说,“这道菜做法很像鲫鱼豆腐汤,她手术后医生建议少吃豆制品,所以豆腐之类的就基本不上我们家饭桌了。想吃鲫鱼豆腐汤时,我就用鱼丸或者山药代替豆腐,味道也很好啊!”
马大伯把鲫鱼放在油锅里两面煎,鱼皮微黄就马上捞起,将鱼身上油沥干,“别人烧可能就不沥油了,但她吃的尽量要少油,我现在倒觉得还是油少的更鲜呢。”鲫鱼再放入锅中加姜片、料酒,再加水淹没鱼身,同时加入山药,炖一会儿,汤色就变成奶白色了,和鲫鱼豆腐汤的汤色相似,出锅前加些葱。这道汤味道鲜美,和鲫鱼豆腐汤相比毫不逊色。
烹饪秘诀:鲫鱼略煎、沥干油
笋干丝瓜
马大伯家的阳台是老两口的小菜园子,种着他们常吃的蔬菜,如今最显眼的是一支长长的丝瓜,碧绿诱人地挂在藤架上。
因为老伴身体弱,外面买回来的菜,即便在水里泡了又泡,马大伯总觉得不放心,怕有农药。为此马大伯精心打点起自家的“菜园子”,如今丝瓜已经成熟,而这道菜所用的笋干也是从山里带回来的。
“这道菜做法很简单。”马大伯先将笋干浸泡在水中,泡软后撕成一条条的,待用。丝瓜用刀对劈开,切成小段,而不是通常的滚刀法切,“我这样切出来的丝瓜与油接触面少了,丝瓜也就没那么油了”。炒的时候,锅里先放丝瓜,再放笋干,之后还加了一只番茄,增加色泽同时吃起来有些酸甜味。
烹饪秘诀:丝瓜对劈切、蔬菜浸泡去农药
荤素什锦
“我们家餐桌上已经很久不见肥肉了,肉只吃瘦的,所以炒肉片居多,这道菜嘛,我经常做。”马大伯将肉片横切,加入料酒和芡粉,“肉片横切吃起来嫩,加上芡粉也是为了肉嫩,我用的里脊肉,也是猪肉里最嫩的部分。”
将肉片放入油锅中翻炒后,加入胡萝卜、芦笋、山药等,“我选的这几样蔬菜都是营养又好吃的。”炒好盛入盘中后,马大伯将盘底汤汁倒干,“说起来营养都在这汤汁里,但是她要少吃盐,作为老年人我也要控制吃盐量,所以盘底的汤我们都不吃的。”
烹饪秘诀:肉片横切、汤汁倒干
白切鸡
“鸡肉和淡水鱼是我们家现在吃得最多的荤菜,尤其是这道白切鸡,做的时候盐放的较少,白切鸡一般都蘸着鲜酱油吃,这种吃法很适合我们,如果家里来客人觉得我们菜做得淡,可以多蘸些酱油,每个人吃的咸度自己控制。”马大伯说。
烹饪秘诀:少放盐、蘸酱油
■我和厨房那些事
和老伴一起养生
马宝祥大伯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做菜,他是50年代的浙江大学毕业生,文革时曾做过食堂工作,厨艺受过专业训练。这些年,亲朋好友家里办酒,会请他去做大厨,他说,“以前去给别人家做大厨,碗啊盘啊都要我从自己家带去。”
9年前,眼看就要退休的老伴被查出患有严重尿毒症,医生建议换肾,几经周折后终于等到合适的肾源,做了肾移植手术。手术后两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日常饮食中。
医生嘱咐老伴手术后要少吃盐、少吃油、糖、海鲜、蛋黄、内脏、肥肉、豆制品等等,手术后要控制病人的免疫力,不能任其增强,但免疫力过低了身体对病毒又没了抵抗力,这种矛盾让他们在饮食上左右为难。刚做好手术后的几年,他们严格遵照医嘱,医生建议少吃的碰也不敢碰,马大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老伴,比如医生建议少吃蛋黄,从此他做鸡蛋全是带壳煮的,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黄和蛋清分明,老伴吃白的,自己吃黄的。
菜做得寡淡,来看望他们的子女也不适应,通常会带些熟食来,马大伯开始琢磨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把菜做好吃,为此他费劲思量,尝试着不同食材的组合,现在他有了一些拿手菜,既适合于老伴吃,子女亲戚朋友来吃了后也赞不绝口。
现在医生评价老伴:“这样的年龄,这样的状况,病情算是控制得很好的了。”马大伯日复一日的饮食起居照顾显然功不可没。为了让老伴身心快乐,这些年两人去了不少地方旅游,老伴不能劳累,两人外出时总是走走停停,在外面吃饭时,还可能会和厨师商量:盐能不能少放些、“鲫鱼豆腐汤”能不能做的时候不放豆腐等。
马大伯以前爱吃的菜很多,这些年陪老伴一起这不吃那不碰的,口味也变了,他说:“少盐少油少糖对老年人有好处,我嘛,就算是和老伴一起养生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