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PK北京

标签:
杂谈 |
记得第一次去上海是12岁那年,我作为一个澳大利亚老太太的助教参加一个夏令营,那年我记住了中俄友谊大厦,淮海路,马勒别墅,东方明珠电视塔,外滩...还有永远听不懂的上海话。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和我说普通话可是转过头去和自己的朋友还是一定要说上海话?今天我在上海他们还是如此。我仍然不解。
http://s7/middle/6a7f3e40ta8b3e08be346&690
图-近日上海
在北京生活久了,渐渐喜欢上了这里。虽然我们没有黄浦江的震撼夜景,可是北京的大气和北京人的包容让这座城市越来越可爱了。
外地人参观上海一定要去的是外滩与之遥相呼应的便是中国发展的见证浦东新区。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各个建筑都很有特点,这点上海赢了,也许是因为他们很洋范儿所以觉得与众不同。
http://s13/middle/6a7f3e40ta8b3ee4f69fc&690
外滩
这几天国际游泳锦标赛在上海举行,出租车上我偶尔听到上海广播电台采访主办机构领导,他们务实,不铺张浪费的精神也值得北京学习,室外场馆,临时搭建的运动员注册室等环保,节省的理念随处可见。精明的上海人在花每一分钱上都很会盘算。
京沪高铁开通,嘘声不断,我也跟着随大流开始质疑这个所谓的速度奇迹,当然听永远是听,想要发表最客观最真实的结论还得亲自一试。我决定乘高铁返京。北京上海的新火车站都修得很气派。和谐号很干净,乘务员5S的服务也想到到位。座位舒适宽敞。绝对不逊于欧洲高铁。一路上我们一直保持300-3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两次停车都很短暂。这点我特别欣慰。的确中国的公共交通没有必要大呼小叫的,有的时候贴心的服务非常没有必要。和谐号5点正点离开上海虹桥,9点55分准时抵达北京南站。听说交通部门的领导表示京沪高铁需要2个月左右的磨合期。其实欧洲铁路也常出问题,何况我们还年轻。昨晚我决定对待人和事一样,应该宽容。毕竟我们一直在向前走。
(预告,明晚6点26分CCTV6世界电影之旅栏目德国系列开播,我将带领大家畅游六座德国历史古城,第一集和平之城奥斯纳布吕克明日首播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