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爱最美的文章--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2010-04-10 08:45:00)
标签:

杂谈

    

  13:1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呜的锣,响的钹一般。

  Though I speak with the tongues of men and of angels, and have not charity, I am become as sounding brass, or a tinkling cymbal.

  13:2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And though I have the gift of prophecy, and understand all mysteries, and all knowledge; and though I have all faith, so that I could remove mountains, and have not charity, I am nothing.

  13:3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And though I bestow all my goods to feed the poor, and though I give my body to be burned, and have not charity, it profiteth me nothing.

  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Charity suffereth long, and is kind; charity envieth not; charity vaunteth not itself, is not puffed up,

  13: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Doth not behave itself unseemly, seeketh not her own, is not easily provoked, thinketh no evil;

  13: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Rejoiceth not in iniquity, but rejoiceth in the truth;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Beareth all things, believeth all things, hopeth all things, endureth all things.

  13:8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Charity never faileth: but whether there be prophecies, they shall fail; whether there be tongues, they shall cease; whether there be knowledge, it shall vanish away.

  13:9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For we know in part, and we prophesy in part.

  13: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But when that which is perfect is come, then that which is in part shall be done away.

  13: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When I was a child, I spake as a child, I understood as a child, I thought as a child: but when I became a man, I put away childish things.

  13:12 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馍糊不清。(馍糊不清原文作如同谜)到那时,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For now we see through a glass, darkly; but then face to face: now I know in part; but then shall I know even as also I am known.

  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And now abideth faith, hope, charity, these three; but the greatest of these is charity.

 

爱的赞歌 美的散文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的赏析

爱是上帝的品性和恩赐

  在新约圣经的书信中,有不少优美的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章可说是全部圣经中谈论爱的教义最动人、最全面的一篇,不朽的、永远发光的言辞。古今中外,作品中谈论爱的名言、警句、段落和文章是不少的,但是没有任何作品能像保罗一样在这一章中,把爱的来源、爱的能力、爱的内容、爱的表现、爱的永恒,谈得那么明白、深刻、具体。

  基督教是爱的宗教,它在本质上与其他宗教大不相同。得平安、得保护、得引导、得赦免、得自由、得永生,这些都是基督教信仰的果子,但并不是基督教的本质。基督教的本质是爱,耶稣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已。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

  爱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教义。爱对于教会的建立,比较其他的恩赐更强而有力。有些特殊的帮助是教会在幼年时期所不可缺少的,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这些都要停止成为过去的痕迹。惟独爱是永远不变,恒久存在。爱是人类品格的完成。它是宇宙中最伟大的能力,也是上帝品性的结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蒙受神的爱,也都可以爱神、爱人,没有约束,没有限制。爱是教会最有效的武器,不可抗拒,攻无不克。

  这一切在保罗这章书信中都有所论及。我们基督徒,以及一切希望过爱的生活的人,都应该仔细研究这一章美妙的散文。

第十三章和前后两章的联系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放在第十二章和第十四章之间,好像是插进一章和前后两章并不怎么密切。

  十二章谈的是属灵的恩赐,保罗列举了圣灵的多种恩赐:有智慧的知识的言语、信心、医病、行异能、作先知、辨别诸灵、说方言、翻译方言等。这许多属灵恩赐都是教会所需要的,各有各的地位和作用。因为教会是一个合成的有机体,正如人的身体需要许多肢体和它们的官能,教会也需要这些恩赐配合和谐地工作,并无尊卑高下之分,都是生存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第十四章是专门谈论说方言和先知讲道这两项属灵的恩赐。它和第十二章的内容衔接得很紧的。那么,为什么在这两章中间插进专门谈爱的第十三章呢?是不是像有的人所说的:“保罗脑中忽然来一个关于最妙的道的思想,由此思想就发展为本章‘爱的诗歌’”呢?

  我们的看法是:这个插话并不是忽然想起的“神来之笔”,而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的。要理解它和前后两章经文之间的内存联系,必须抓往林前十二章的最后一节经文:“你们要切切求那更大的恩赐,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从这节经文看,“更大的恩赐”和“奇妙的道”,无疑都是指第十三章所谈的“爱”。

  也许有人说:前面所列举属灵的恩赐,都是属于特殊的能力,如讲方言,治病,辨别诸灵,是表现在言语行为,是人们能察言观色觉到的,而“爱”只是一种思想、情绪,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怎么能列在属灵的恩赐之中呢?

  我们说,既然“信心”是一种属灵的恩赐,为什么“爱”就不能是属灵的恩赐呢?“爱”之所以没在第十二章所列举的各种属灵恩赐之中,正因为爱是“更大的恩赐”,是一切属灵恩赐的根本。“奇妙的道”的意思,就是追求所有属灵的恩赐,都应当从爱出发,本着爱的精神去进行;一切恩赐,缺少了爱,就毫无价值;爱的产生,爱的作用,爱的感化都是极其奇妙深奥的。

  第十三章专门谈爱,并不是“忽然想起”的插话,而是保罗经过深思熟虑的组织安排,是一串珍珠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颗。

第十三章经文的内容赏析

一、第一段(1-3节),爱的重要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已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保罗为要说明爱是更大的恩赐和它的巨大力量,一连用了三个“我若”这样的假言推理的句式证明,的确是别具匠心。他把三种被人认为是卓越的属灵恩赐(说方言、讲道、无私的奉献财物生命)和爱一一作了比较,有力地说明了爱是各种恩赐的根本。有了爱,就能使各种恩赐发扬光大原来的作用;没有爱,各种恩赐就会黯然失色。

  保罗为什么把说方言的恩赐排在先知讲道之能和乐意行善施舍与舍身焚烧的前面呢?是因为说方言的恩赐,是当时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所最羡慕和推崇的。他们认为一个弟兄姐妹在聚会中站起来讲一种他从来没有学习使用过的语言,那就是他受到圣灵感动的明显证据。保罗说没有爱的方言,就如同“鸣的锣,响的钹”一般,这个比喻用得妙极了。“鸣的锣,响的钹”,声音很响亮,但只是空洞震耳的响声,不能触动听众的心弦,因为它缺乏和谐的曲调和乐章。说方言,语言的天才,运用这种恩赐传福音,是很起作用的。但基督徒却应懂得超乎一切语言的语言,那就是爱的语言。它是在传福音的沟通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把对主的认识与别人分享,是我们的责任,但若缺少关怀和怜悯同情,我们是徒费唇舌,得不到共鸣。

  怀爱伦在阐述这一段经训时,有以下的话:

  “一个人的信仰表白,不论是多么高超,他的心中若不充满对于上帝和同胞的爱,他就不是基督的真门徒。虽然他拥有很大的信心,甚至有能力施行神迹;但若没有爱,他的信心仍是没有价值的。他纵然表现十分慷慨,但他如果不是本着真诚的爱,而是出于别的动机,即使将一切所有的赒济穷人,这种行为也决不能使他得到上帝的恩宠。在热心的冲动之下,他或许竟能为道殉身,但若不是出于爱,上帝仍要认他为迷信的狂热者,或野心的伪善者。”(《使徒行述》262页)

二、第二段(4-7节),详述爱的意义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在古今中外作品中,要给爱下定义、定范围、谈表现的人不少,但都不及保罗在这里说的全面。他既从肯定方面说爱是怎样,又从否定方面说爱是不怎样。他没有给爱下一个抽象的、完整的定义,但爱的内涵和外延却是一清二楚,毫不含糊的。

  爱是忍耐,着重指对人的忍耐,而不是对环境、痛苦的忍耐。

  爱是恩慈,就是慈祥,对所有的人(包括仇人和罪人)都和霭可亲。

  爱是不嫉妒,不垂涎别人所有的,也不希望别人失去他所有的。

  爱是不自夸,爱是不张狂,爱中常有谦卑的质素,总觉自己所做的不够好,不够多。从不居功自傲,不盛气凌人。

  不作害羞的事,“害羞”也可译作“不知礼”,爱是温文有礼,善与人处。

  不求自己的益处,爱和自私是不能和平共处的。

  不轻易发怒,要控制自己的怒气,也不触动对方的怒气。

  不计算人的恶,不要把人的恶记在帐上,念念不忘,秋后总算帐。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爱是不喜欢任何不名誉的事,喜欢真理,就要宣传真理,实践真理。

  基督化的爱对于别人的行为和动机给以最良好的解释,他没有必要去暴露别人的过错。他们并不热衷于听别人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乐意想到别人的优点。有时由于天真受到人们的欺骗,蒙受委屈吃亏,也能宽宏大量,一笑置之。

  凡事包容,爱能隐蔽一切,隐恶扬善,忍受侮辱损害。

  凡事相信,相信上帝的应许,相信人们的优点和觉悟。

  凡事盼望,朝好处看,善终必战胜恶,爱有巨大的感化力。

  凡事忍耐,不只是消极的忍受痛苦和不幸,而是在百般的困苦艰难中显示出不折不挠积极奋斗向前的大无畏精神。

  四个“凡事”,排除了任何人以“范围”、“限度”、“特殊性”、“例外”等借口来推脱或掩饰自己不爱,不能爱的言行。

  以上这些爱的思想言行,显示出保罗如何认识到爱的真谛,同时我们还该看到,这许多爱的品质,我们都可以在耶稣身上找,从而领会到“上帝就是爱”(约壹4:8)。

三、第三段(8-13节),爱是永恒

  其他恩赐都是短暂,唯有爱永不止息。(8节)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有限的;爱主的人将来所知道的是无限的。(9-10节)

  目前的情况幼稚不完全;将来是成熟完美的。(11节)

  用镜子观物模糊不清;看到实物则全知道,用比喻说明现在和将来的认识和感受。(12节)

  信、望、爱常存,其中最大的是爱(13节),回应上面所谈的爱是更大的恩赐。我们所信的有一天成为现实;我们所盼望终有实现的一天;但是爱却永恒常存,不能止息。

  这一段,保罗把哥林多信徒所注重的属灵恩赐和他们所忽视的爱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爱的重要、伟大和永恒。

  这段话似乎很容易懂,但又很不容易完全正确深入领会它的含意。先知讲道之能,说方言之能,各种知识,这些恩赐受到人性的限制,从范围来看,是有限的;从时间来看,它们到了一定时期会止息的。这就是说,它们只有在地上的教会工作时,有它的使用价值;到了天国降临时,就丧失它存在的价值了。而爱是一种品德,它在本质上是永存的。

  保罗为要说明爱的永恒,用“孩子”和“成人”来比方教会两个阶段不同的需要。“孩子”,形容教会在这个阶段的属灵经验还在幼稚状态,说话、心思、理解推理的能力都不够完全,是有限的,模糊不清的。但“等到完全的来到”,即成人时期,就会在各方面成熟,思想认识提高、升华了,看问题就不再猜谜了。

  这段话中比较难理解的,就是“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到那时”,指的是什么时候呢?要了解这个问题,应该抓住“那完全的来到”和“面对面”、“全知道”这三个概念来思考。

  “完全的”,除了指基督,还能指谁呢?

  “面对面”,在圣经中提及的有好几次。一处是雅各在雅博河渡口,晚上与天使摔跤得了胜,上帝给他祝福,雅各给这个地名叫毗努伊勒,意思是说,我面对面见了上帝。我的性命仍得保全(创32:30)。这很明显,这一晚,雅各的属灵生命有了质的改变,他不再是以前那个常用欺骗手段去夺取自己利益的人了。藉着自卑、痛悔和祈求,他的罪过得蒙赦免,一生的危机已经过去,雅各改名成以色列了。

  还有一处提到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样。上帝与摩西“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形象。”(民12:8)

  约伯在经过试炼亲自和耶和华谈话之后,他对上帝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伯42:5)

  可见“到那时”,是指人类救赎的计划完成,基督这位教会的元首在荣耀中降临的时候,得救的圣徒可以面对面与主交谈了。

  怀爱伦有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保罗这章经文的预言应验的情景: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自然界和主对待世人的作为,好像一面镜子,我们在其中模糊地看到上帝的形象;但将来我们都要面对面地与他相见,当中没有隔障。我们要侍立在上帝面前,瞻仰他圣颜的光荣。那时得赎之民要全知道,如同主知道他们一样。”

  “善恶的大斗争结束了。罪与罪人也不再有了。在广大宇宙之间跳动着一个和谐的脉搏。从创造万物的主那里涌流着生命、光明和喜乐,充满这浩大无垠的宇宙。从最小的原子到最大的世界,一切有生和无生之物,都在他们纯洁的荣美和完全的喜乐上,宣扬上帝就是爱。”──(《善恶之争》701-702页)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最主要的原因是:爱是上帝的品德,它永久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充满整个宇宙,具有最伟大、不可抗拒的力量。信心没有爱是冷酷的;望没有爱是可怖的。爱是点燃信心的火,是肯定希望的光。

结束语

  从以上简略的赏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保罗思想中的爱,是心灵、思想和意志的结晶。爱是推动着整个人的品格,这爱与那些只有感情的冲动的爱有分别,自然也与普通人类的爱(包括亲子之爱、男女之爱、友谊之爱、物质之爱)不尽相同,基督徒的爱,只有当一个人在基督的生命能力中生活之时,才有可能做到。

  我们如果用普通的爱的观念,去阅读和体会保罗在这章圣经中所阐述的爱。那就一定会感到对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如果你想只靠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实行追求达到这章所描述的爱的内容和境界,你会觉得高不可攀,叹观止矣。只有你的生命和基督的生命一同藏在上帝里面(西3:3),你就可以左右逢源,享受到真正的爱的福、乐和力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禁哑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