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为“四降”推进县医院临床路径管用吗?

(2016-01-27 08:58:56)
标签:

杂谈

费用下降、住院日下降、药占比下降、辅助药下降

安徽为“四降” 推进县医院临床路径管用吗

/徐毓才

20151229,安徽省正式出台了《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到2017年底,力争实现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县级医院70%的出院患者将能沿着临床路径,得到合理、高效、廉价的治疗;住院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或增幅不超过当年度CPI指数,平均住院日较上年同期降低,药占比降到30%,抗菌药物使用达到卫生部标准,辅助用药使用量不断下降,并明确二十一种辅助用药不能纳入临床路径。

目前,全省共75家县级公立医院列入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单位成立了省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指导中心,中心挂设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组建专家管理团队,负责临床路径业务管理,包括开展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动态跟踪管理、质量效果监测评估等。而且要求各医院要结合年度病种分布和本院实际,选择不少于50个有代表性的病种,作为本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

其实,临床路径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80美元,到了80年代末,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到1710美元,增加了20多倍。这一大幅度飞速上涨,引起了联邦政府注意。为了遏制这一趋势,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美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实行了以诊断相关分类为付款基础的定额预付款制(drgspps),改传统的回顾性付费为前瞻性付费,使同一病种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均按同一标准支付医疗费用。同时规定,如果医院能使提供的实际服务费用低于drgspps的标准费用,医院就能从中获得盈利,否则就会亏损。

出于控制费用不合理上涨的现实需要,2009年,国家卫生部(现卫计委)印发了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后又陆续推出好几百种疾病的“标准流程图”,建立了“中国临床路径网”,出版了《中国临床路径杂志》。临床路径似乎就是解决费用失控的一副高效猛药。然而,从推行的实际情况看,似乎并不尽然。尽管国家一直要求增加病种扩大范围,但很多地方也只是发发文件,定个方案,实际执行的并不多。突出表现在:一是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并不是常见病多发病,致使病种数达标,但占出院总病例比例低;二是符合入径条件但实际走临床路径的病例少,也就是入径率低;三是进入临床路径后,按正规路径走完的不多,肆意决定退出、变异与溢出,致使完成率低。究其原因,是缺乏一个好的“激励”机制,也就是对做得好的,没有奖,对不做或做的不好的没有罚。如此下去,推临床路径,也只是做做样子。

那么,安徽的做法是否就有效?没有实践笔者也不敢妄言。但说句不客气的话,我国还缺乏实施临床路径的环境基础。主要包括:一是医学教育不规范,医生同质化程度低,临床医疗过程的随意化倾向严重;二是医院管理不规范,越是级别低等次低的医院越严重,致使各科室协调性差,临床路径难以规范实施;三是患者对医生、医院的信任度低,对于规范的医疗服务。患者或家属往往不够配合,也促使临床路径难进入难走完;四是二级医院的设施设备不完善,影响临床路径实施;五是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有些医院缺员还十分严重,而做临床路径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

正是基于这些,我们实在不敢对安徽在县级医院实施临床路径抱过大的希望。尽管其中指出“单病种付费中节约的费用原则上按照不低60%比例奖励给医务人员”,算是政策中极具刺激性和诱惑力,但能不能实现到“2017年底,70%的出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等目标,还得走着瞧。(该文刊发于《基层医院•医师在线2016年第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