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毓才
徐毓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085
  • 关注人气:2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此现状,“基层首诊”岂能不落空?

(2015-11-10 11:07:21)
标签:

杂谈

如此现状,“基层首诊”岂能不落空?

徐毓才(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如此现状,“基层首诊”岂能不落空? 不久前,媒体一篇《不相信医生看病水平北京社区医院成“药铺”》的文章,勾起了人们对基层医疗现状的深度忧虑。

首先,必须承认,文章报道的内容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真实写照,也是基层医疗服务在老百姓心里的客观评价。因为,这一结论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调查”。在1197名调查受访者中,近八成(75.2%)居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目的是“开药”,其中老年人开药比例最大,选择“康复理疗”和“妇幼保健”的比例则不足两成。如果从年龄段细分,61岁以上的老年人去“开药”的比例更高达83.1%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沦为居民“药铺”的原因,居民普遍一致的看法是“不相信社区医生诊断水平”。当记者问及医生水平时,居民们很多都表示,只有一些跌打损伤的外伤才首先去社区诊疗,而关乎孩子健康和跟康复有关的疾病诊疗则不会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首诊

人们不禁担心,面对如此不受居民青睐的基层医疗,怎么可能实现分级诊疗“基层首诊”的政策设计?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把“基层首诊”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首。明确将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而在“双向转诊”原则指导下,基层还将承接大医院下转病人的诊疗与护理康复服务,不被患者信任的基层又怎么能够接得住?

《指导意见》确立的目标是, 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为推动目标实现,还制定了《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规定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等等详细的指标。

然而这些看起来冷冰冰的指标,懂“基层”的人士,从中看到的却满是“艰辛”,满是“担忧”。特别担忧的是“基层首诊”可能会落空。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又能好到哪里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