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之三十三问:县级公立医院能力提升的关键在哪里?
2015-09-18 徐毓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再一次对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做了专门安排,也是对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进一步肯定。《工作手册》第78问明确了提升目标,即“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努力让群众就地就医”。
在具体怎么做方面,《实施意见》还煞费苦心地给出了具体“办法”,一是“填平补齐”抓建设,也就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的,还有立项建设机会;二是围绕重点转外病种抓专科,省市县各级政府多种方式加大支持力度,目前可以利用的就是对口支援、人才引进、骨干培养等,形成叠加效应。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可以采取专家团队、全面托管等方式。
然而,针对当前县级公立医院管理、科室建设现状,笔者认为更为关键的还有三点:
一是明晰发展思路。知道自己缺什么,再“填平补齐”。也要知道“平齐”的标准是什么,既不能“过”,也不能“欠”,稍有超前是可以的。围绕转外病种,既要弄清病种,还要弄清为什么转外了,是能力问题,还是害怕担风险,亦或是设施设备等条件限制,在搞清楚这些之后,研究制定切实可行而且有针对性的医院发展规划,特别是专科建设规划,做上3-4个精品专业,做成当地一流。
二是坚持独立自主。尽管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在一定阶段可以借助“外力”,包括利用对口支援,实行被托管、团队合作等,但医院的发展,说到底还得靠自己。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果不能在能力提升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靠别人永远不是永久的。
三是狠抓人才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技术的载体,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最根本的是解决好人才问题。在引进人、留住人方面需要真心实意,要建立人才稳留规划和制度。作为医院院长,要学会用薪、诚、信、公、义五招留人,即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真诚对待员工、说话算话、公平待人、有正义感。特别不能忽视给人才成长一个良好的环境与平台。因为,真的人才,事业总是比其它“待遇”更具诱惑力,这是人生需要的最高境界,即自我实现。
(本文作者系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
百问待续(此稿系《中国县域卫生》原创,转载须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