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院?外表高冷,不如走心

(2015-06-04 08:28:48)
我们需要怎样的医院?外表高冷,不如走心

徐毓才

最近,拥有7000张床位,被媒体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郑大一附院),因公布其在2014年实现营收75.21亿元而引来各界高度关注,甚至引发诸多非议。而该院医务处处长表明的态度“因为发展了,好与不好都会有争议”并不能打消外界众所纷纭。反而,更值得人们思考的是:“全球最大”的医院是否等同于“全球最强”的医院?我们需要的又是怎样的医院? 

医院扩张为哪般

不可否认,在医院热衷于扩张这个问题上,动机其实并不复杂。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社会、政府、医院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约10年前,也就是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前,我国大多数老百姓看病都只能自己掏腰包,因此,很多患者是小病拖大病抗,直到重病才到医院检查。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后,百姓看病的需求被不恰当的激发出来,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医院出现床位爆满而新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严重滞后,一方面政府在编制、财政投入、人事等方面的管制依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对蜂拥而至的患者,公立医院大量聘用编外人员,出于满足患者就诊住院需求这一理由,公立医院开始大兴土木。与此同时,医改中基药制度使基层无药可用,医生有力使不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增加、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全额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等一系列政策综合作用,再加上医疗执业环境恶劣医疗风险大的客观现实,上级医院的“虹吸”与下级医院的“逼迫”,最终使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很自然的流向上级医院。

而在推动大医院扩张问题上,政府也起到推动作用。一方面,国家把医院建设作为拉动内需促进发展的投资项目来安排,另一方面,不能严格执行已有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随意性太大。此外,一些地方官员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好大喜功心态。

全球“最大”全球“最强”

“全球最大”的医院是否等同于“全球最强”的医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因为“大”,肉眼可见的,这样的政绩很直观而“强”,却不能用肉眼来衡量。

从一个懂行的人角度看,“大”主要花钱目前不很健康的医疗体系中,规模大的医院既不愁病人也不愁没有医生,因为同样的病人在二级医院花2000元,在三级医院花10000是再正常不过了。而要做“强”,恐怕就难得多,作为院长需要付出的也必然更多。所以,医院最简单的增加收入的办法就是“分科”。

很多人可能认为,一所医院要做“全球最强”,就应该凭发了多少SCI论文,出了多少专著来评价其实不然诚然这些是最强的标志,不是最根本的标志。在笔者看来,“全球最强”最根本的是做了多少高难度的手术且其并发症控制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哪些国际上领先的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正如报道说,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统计评价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前30家医院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业务评比中,郑大一附院患者死亡率为0.14%,远低于基准值的0.37%然而,我们不得不去看看这些医院都做了哪些手术,显然心脏病手术和下腹部手术不在同一级别。倒是报道中,郑州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张维博的一句话值得深思:“做大以后,想做强就难了。”

基本医疗最“走心”

有专家认为,一所医院的最佳规模应该在800张病床左右。就这一数字,笔者的理解一方面,规模太大,运营成本增加幅度将大于服务收入,运行绩效下降;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医院正常运行,必然刺激过度医疗,加剧看病难看病贵;再有,超大规模的医院,对医院管理者的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此外,满足老百姓看病就医需求的最佳医院,应该是规模适度特色明显综合专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医院,百姓在自己所在社区或县域内就能够解决百分之八九十健康问题的医院。

国外的经验和几年来我国医改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再多的大医院都不可能解决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因为大医院自身要运营下去,需要的成本大,所以不可能降低百姓的就医负担,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国家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只有就近就地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才是不难不贵的。

面对中国的医疗,有一点必须清楚:百姓需要的,世界最大的医院,也不世界最强的医院,而是能就近享受到放心基本医疗服务的医院。

(该文刊发于《医药经济报》2015.6.3微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