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死亡可以避免?
(2015-04-06 09:00:59)有多少死亡可以避免?
文
对于每一个人,生命都是唯一的,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再有。特别是英年早逝,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最近,网络上接连曝出4位医务人员猝死,而且集中发生在羊年正月初三之后半个月之内,在这一中国人团圆幸福的时刻,集中发生这样的不幸更刺激了大众的神经,尤其是同行,更加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其中三位还分别只有24、26、28岁。
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情则常相忆,理则悟昔迷,已往虽无谏,来者亦可追。这里,我们应该“追”什么呢?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多少死亡可以避免?
1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据医学研究,猝死的主要成因是冠心病、心脏衰竭和遗传性心脏病,尽管在心原性猝死中,80%左右由冠心病引发,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猝死并没有明显冠心病病史,原因不清。从发生猝死的人群进行多因素分析,可以发现,压力与不良生活方式是猝死的元凶,比如经常熬夜,饮食、作息不规律,焦虑、高压、惊恐、抑郁等不良情绪等都是高危因素。
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征兆,如果“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一次超过120秒,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基于此,从职业看,媒体从业者、销售、医生、IT人员是主要发病群体。
2
由于猝死常常自然发生、出乎意料,难以防范,那是不是猝死就不可避免?当然不是这样。据专业人士讲,“许多心脏性猝死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相关症状,如心跳不规律、头晕、胸闷、极度疲乏感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不适症状”,如果我们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或注意适当休息,也许就可以避免。但必须提醒大家的是,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脏性猝死所特有,因此也不宜过度紧张,增加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3
问题是,现在很多发生猝死的,一方面缘于职业压力,另一方面缘于本人对自己太不关心。如医务人员发生猝死就是这样。
正月初三(2月21日),50岁的邓州市中医院中风科主任索林晓在连续工作28小时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在他生命最后的42小时里,为了抢救多名患者的生命,他连续工作了28小时。
正月十三(3月2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医生闫润栀猝死,年仅28岁。据其同事介绍,闫大夫去世前忙了一个多月,曾说压力大有些郁闷,但工作重没时间缓解,科里的活多。3月2日凌晨抢救了一个病人,写完病历都快4点了,早上交班查房之后回去,下午在急诊就再也没出来。
正月十四(3月3日),浙江邵逸夫医院麻醉科一位温医大毕业的三年级规范化培训“麻花儿”(女麻醉医生)下夜班后猝死在宿舍,生命定格在26岁……
正月十四(3月3日),江苏某三甲医院,一位刚下小夜班的护士感冒了一直坚持上班,已经挂水两天,在当日凌晨交完班后发生猝死,医院虽全力抢救8个多小时,仍是回天乏力。该名护士1991年生,年仅24岁……
而就在不久前的2014年10月份,也曾发生过半月内两家全国顶级医院里三名医生接连倒下的悲剧。业内惊呼:一个守护健康的群体,自己身体却如此不健康,医生护士们怎么了?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深入反思,为什么年轻的生命会一个个累倒,社会却在坚持不懈地讴歌一天接诊192位患者、三个半小时7台手术累倒在手术室里、边挂点滴边为病人看病……的“最美”、“最敬业”的医护正能量。
也只有业内人才明白其中的艰辛和不易。
笔者百度了一下“中国医护们的生存现状”,可以搜到398万个相关结果。打开一份2014年来源于“丁香园调查派”的报告显示: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34.25%超重或肥胖,59.98%长期选择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快餐或美式饮食),34.22%的医生从不参加锻炼,仅49.55%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而不和谐的医疗环境让35.91%的医生觉得工作并不幸福,75.11%的医生每年度假时间不超过一周。繁忙的工作并没有带给医生可观的收入,21.84%的医生称自己并没有存款。对于目前的有医疗环境,医生普遍觉得,工作辛苦,假期少,工资低。
4
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我们不能冷血,不能熟视无睹。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一要正视现实,二要客观分析猝死为什么频繁发生,而且多发于某些行业。不能简单地认为猝死难以预料而放任,也不能因为是职业所致而漠视。从尊重生命角度,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而当下,必须从三层次入手:
一、从政府层面给医务人员减压,这是解决医务人员频发猝死的根本。当前,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大,一方面因为人员不足,特别是大医院,由于事多钱少环境差压力大,致使把从医当做事业的优秀人员报考医学院校的兴致不高,很多报考者只是为了就业容易,功利意识太强;一些大学毕业生甘愿放弃五年辛苦也不愿意做医生,护士的状况更差。另一方面要借力医改,下决心改善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包括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体系、从重从快打击暴力伤医事件,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让这个护佑生命健康的职业应该受到社会尊敬的职业重拾信任与尊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物自觉自愿进入这个行业,到基层去。也要高度重视医院去行政化,因为这一步迈不出去,医院的官气就不会减少,作为有“官帽子”的院长很难职业化专业化,医务人员的健康生命就难以放在院长的心里面。只有院长不再是上面任命的而是员工选举的,员工才能真正变成医院的宝。
二、从医院层面,医院管理者首先要从心底里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既要一切为了病人,更要一切为了员工。因为只有院长对员工好,员工满意了,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有了这一点,医院就会下决心引进人才,改善人员紧缺问题,就会科学合理安排工作,避免员工过度劳累,员工有了健康问题就会得到及时有效关爱,就会做好日常体检等保健工作,就会把国家规定的劳保制度执行好,就会重视员工的业余生活,饮食起居,心理不适、家庭困难,就不至于值班吃不上饭,经常吃冷饭等等。
三、从医务人员个人方面,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树立健康第一观念,有病就必须休息治疗,不健康的医生难以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患者负责。医院缺你一个完全可以正常运转,但你对父母、家人很重要不能缺。二是自己关心自己,不要自残,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16个字,摈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该文编发于《中国县域卫生》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