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决咨委医改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要点)
(2014-05-15 09:37:38)在市决咨委医改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要点)
(2014.5.13
山阳县卫生局徐毓才
一、医改在艰难中前行
1、医疗保险惠及更多群众,是医改中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减弱而削弱了群众的美好感受。
2、基药制度,即药品“三统一”(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问题很多,药企、政府、群众、医疗机构四方不满意,低价药短供、部分药品价格高招(不准“二次议价”,把医疗机构这个药品采购主体的权力剥夺了)、药品配送严重不到位。
3、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是硬件变硬、软件变软,突出表现在缺人,村级(网底)将破堪忧。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贪多难消化,使国家投入资金分散,造成浪费。
5、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缓慢,很多政策难以到位,仅仅停留在“纸”上。突出表现在,政府承诺的财政投入太大难以落实,取消药品加成效果有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步子太小,编制、人事、薪酬基本没动。
医改怎么改,下一步的路怎么走,特别是我市(除商州区之外)应该纳入的县全部纳入,做深入调研,非常必要。
二、重点谈“人”的问题
缺人是共性问题——县上缺、乡镇也缺、村上还缺,医疗机构缺、疾控中心、监督所也缺,公立医院缺、民营医院也缺。但为什么会一片喊“缺”?问题在哪里?怎么破解?
实际上,全国每年各级各类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是很少,大部分跑了,不干医疗、不进医院。从大里说,医疗环境差。但陕西有陕西的特点,一个是医学院校少,招生规模小,特别是本科层次;二是西安医科大学并入交大后,本科教育萎缩了,招生减少了。
当下,我们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是:一是缺什么人?这是专业问题,基层不单纯缺医生、护士,特别缺的是公共卫生类人员,由于这方面人缺,政策上不招聘,基层公共卫生工作量大,只好把一些医生护士拉去,实际上造成浪费,疾控中心外行多也是证明。二是缺多少人?这是数量问题,处理考虑当下,还要考虑今后5-10年的动态变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培养需要更长时间,必须早作打算。三是谁缺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人才的需要不同,必须做深入细致安排。实际上现在基层是缺人、缺人才、人才结构不合理与人才资源浪费并存。四是怎么留人?这一点似乎是普遍共识,就是人进来了,留不住,人到了基层,过不了多久都跑到上面了。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基层留不住人?我们就得考虑,市县医院扩张,抽力很大,把人抽走了,加上越到上面工资报酬越丰厚,事业发展平台越大,这才是根本。现在我们一般的逻辑就是制定各种政策,比如必须在基层干多长时间,要晋升职称必须下基层锻炼,总之比较喜欢“强制”,但实际上人是感情动物,留住人“身”是否就留住了人“心”?因此上必须很好的做好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建立诸如科学的人才评价、晋升、使用机制,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我们不要怕人走,如果张三走了,李四、王麻子都想来,这不是就不会缺人了吗?
三、建议
当下医改中存在的大部分问题是上面的,简言之,就是顶层设计有瑕疵,高层决策有偏差。市级政府很难作为,但尽管难,也不是没有机会,也可有所作为,一方面积极调查高清实际情况,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大胆探索,必要时必须突破“禁锢”,如果一切都照上面要求的做,何谈改革,何谈鼓励地方创新,也基本上就不会有成绩,要出“模式”,没有突破不行。在这方面,福建三明值得我们借鉴,他们走的路是一条“政府不大量增加财政投入,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不增加,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受益”的路子,在我所了解近年医改中,这可能是唯一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一个地方,尽管还不完美,但关键是他们在“真改”。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