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药注射剂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2013-09-06 17:50:23)

最近,网上传出北京一些大型综合医院拟将中药注射剂踢出医院。这是否标志着中药注射剂的死期将至?一个曾经炙手可热被称作中药现代化希望之星的新产品,为什么只经历了二三十年功夫就将进入穷途末路,是什么强大的力量将它推上死刑台?

1严重的频发的不良反应是主要推力

自从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事件之后,一直到2009年,中药注射剂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一年48日,湖北汉阳市一3岁男孩,过敏性休克死亡;517日,广东东莞市一4岁男孩,出现过敏性皮疹;519日,江苏张家港市一7岁女孩,呼吸困难、休克,经抢救脱险;522日,广州艺术圈内一小有名气的年轻才俊咽喉痛、发烧,使用该药后死亡,时年47岁;61日,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停用鱼腥草注射液等相关7个注射剂。

然而,中药注射剂并没有因为鱼腥草注射液系列产品的停用而淡出人们的视线,此后不绝于耳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频频爆出:

2008106日,SFDA接到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云南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卫生部、SFDA立即叫停。

20081019日上午,卫生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陕西省志丹县医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批号071001)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出生9天的新生儿于1011日死亡。卫生部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批号药物的临床使用。

2009211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青海省报告,青海省大通县3名患者使用标识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批号:08090280808030,规格20毫升/支)发生不良事件,并有死亡病例报告。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暂停使用、销售并封存。

一时之间,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不得不接受重新评价。

个案问题毕竟只是个案。而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的公示,却把中药注射剂又一次推上了危险的境地。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共收到14个大类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5500余例次,占比为5.3%。监测网收到的所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均为中药注射剂,排名前5位的品种依次为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丹参注射剂。2012年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同比增长58.2%,高于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增长率。

2 中药注射剂的滥用也加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当前中药注射剂滥用突出表现在:

1)量大。据网媒报告,我国2012年药品销售总额显示,排名前12位的药品中,中成药占5位,其中血栓通注射液第1,复方丹参滴丸第4,丹红注射液第6,喜炎平注射液第9,疏血通注射液第12,中药注射剂有4种。据统计,某一家综合性医院,中药注射剂已经占据用药前10位的半壁江山。

2)多种中药注射剂合用,不良反应剧增;频繁更换,也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3)懂不懂中医都在用,完全没有“辨证论治”概念;大部分使用者没有中医基本理论知识。

4)中西药混撘,说不清其中会发生什么反应。

难道是中药注射剂真的就有这么神奇?疗效真的就有这么好?真的就需要用到这个份上?我看不一定。难道就没有利益驱动?

3 不加制止的滥用,有可能断送中药注射剂的“命”

不可否认,在中药注射剂诞生之初,人们曾经为之给予了厚望。人们曾经以为:开创了中药现代化的新纪元,改变了“慢郎中”,使中药参与了急救,极大地丰富了临床治疗方法,也造福了广大老百姓。然而不加制止的疯狂滥用,极有可能送了它的“命”。因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且不可预知,一旦发生难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救治。而且呈现出越是救治条件差水平低的基层,应用越普遍。

4 国家制定的技术规范没有得到重视

为了避免中药注射剂的滥用,前几年国家制定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共有7条:

1)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2)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4)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5)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6)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7)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然而,这7条规定,在利益的诱惑下,显得极其苍白无力。

5 我为抢救“中药注射剂”开处的一张处方

1)西医专业的临床医生,必须学习一些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如气虚、血瘀、黄疸等。否则,禁止西医开处中药注射剂处方。

2)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

3)建立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审批制度。

4)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优先考虑大厂、名厂。

5)引进中药颗粒剂。解决中药临床使用不方便问题,将临床需要使用注射剂治疗的改用口服剂型,降低风险。

6)切实认识临床用药风险,特别是当前法律环境(《侵权责任法》)和医师执业环境的危险很大。(徐毓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