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不能绕着走
(2013-09-05 09:11:55)反思医改为什么老不进步,突然明白: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医改老是隔靴搔痒,老是敲边鼓,老是在“薄弱地方”抓,一句话老是绕着走,不敢直面“现实”,不敢直面“根本问题”。
如,为什么医疗保障制度推行的总体较好,因为政府需要做的主要就是给钱,而且是中央拿大头,然后地方做好实施工作,因此不难。
如,为什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的不很好,因为政府仅仅花钱不够,基层缺人缺培训缺管理,一方面活太多做不完,活太难做不了,不能管到位钱不能足额及时给下去,因此有被逼造假嫌疑。
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硬件主要是花钱,政府投入了就容易,没有投入就没进展,花的即使不够好,但花了总比不花好,明摆着,有进展,可以看得到。但人才软件就难,大家都知道,基层缺人才是制约医改医疗服务的主要瓶颈,可为什么人才下不去?因为人事权力掌握在权力部门手中,主要领导手中,他们不交不放,医改办奈他不得。所以,不得进展。
如,药品保障体系,当初把这个也当“软柿子捏”,可真架势后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盘根错节,都是权力部门织的网,密密麻麻结结实实,牢不可破。最近“网易约稿”对 GSK行贿手段评价时说:“都是老套路”——注册搞定药监,高定价搞定发改委,进医保获得社保报销搞定社保部,进地方招标目录以及单独分类搞定招标办,进医院搞定院长,之后才是主任、医生。这些不都是传说中用...。就这么短短70个字,把“药”的纠结全盘表明,可能懂得了谁呢?
如,公立医院改革,说是医改难事中的老大难,确实也如此。在我国公立医院一方独大,院长是有行政级别的“官”。一所公立医院就是一个小社会,复杂着呢。从前,一位县医院院长与县委书记在酒桌上喝酒,就曾说大言不惭地对书记说:你不要看你是县委书记,管着我,我能当得了你的县委书记,你不一定能当我的县医院院长。可见医院有多少复杂。
五项工作摆完了,就李总概括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九个字。保基本,主要是花钱,好办,强基层,硬件好办,软件难办,建机制,纯粹是利益调整,谁愿意把自己手中现成的权利给出去呢?而作为医改,主导部门,不管把国务院医改办设在发改委还是放在卫计委,我看一样阳痿,庞大的权大腰粗的政府各部门,谁又能奈何得了谁?说医改不能绕着走,可不绕着走,又能怎么样?
所以,在医改三年回头望时,我觉得,看来“医改要改的不是医”。(徐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