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4月与去年同期比较,全国村卫生室减少9881个。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从我了解的情况看,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一些地方执行国家“一村一室”政策,对原有村卫生室进行整合,使一些卫生室被强行合并了,有的被强制变成个体诊所。二是相关政策导致村医收入锐减,一些人关门歇业。
对执行“一村一室”政策的地区,我认为强制整合村卫生室会存在以下问题:
村卫生室产权不清,引发矛盾。前些年,一些地方实行卫生室达标建设,但没有资金支持。为了达标,村医花了不少钱。有的地方国家给了一些补贴,但很少,卫生室产权实际上归个人。整合后,几个村医共用一个卫生室,必然涉及租金问题。然而国家没有明确政策,可能引发内部矛盾。
任务分工难。曾经以个体模式经营的村医,没有上下班,病人随时来随时治,公共卫生工作都是抽空干。整合后的村卫生室成了集体经营,上下班怎么安排,工作怎么分工,药品怎么购进、怎么保管,一切都得重新安排,使得工作难度加大,效率下降。
钱难分。工作难分,钱更难分。目前,村医的收入大体有基本公共卫生补助、基本医疗服务补助(即药品零差率补助)、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即一般诊疗费)3部分。整合在一起,后两项涉及基本医疗服务的,很难公平分,因为医疗服务工作没有办法区分清楚。
两口子都经常磕磕碰碰,何况本来就曾经是“对手”的几个人硬整合在一起,怎么可能不发生矛盾呢?因此,大部分整合的结果是貌合神离,服务能力下降。(徐毓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