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业不能当产业
(2013-07-14 12:02:09)听刘老师说,下周,国务院医改办将讨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问题。以我粗浅之见,我觉得健康服务业应该以“促进人民健康”为己任,当前的重心应该首先转变“观念”,其实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包括两部分,一是医务人员,二是全体人群。即,一个供方,需要调动积极性,一个需方,需要摸清到底需要什么。要真正解决这两个问题,只需要到底层去,走群众路线,不应该单凭上层坐在办公室想象,结果制定的政策都是瞎折腾。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基本医疗服务,如何搞好基本医疗服务。新医改四年来,当初设计的基本医疗服务,搞着搞着好像找不着根本了,基本的好像还没有解决好,大病好像一个劲儿的扩大。基层医疗服务越来越萎缩,一些乡镇卫生院原本可以看的病都转到上级了。为什么?优秀医生下不去,下去了基层留不住,留住了人留不住心,原来经常说的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基本都是空话,基层的平台小、管理弱,资源占有弱,即使医疗保险政策主张引导医疗服务下沉,越到基层报销比例越高也是一句空话。而怎么引导优秀人员下沉基层,到民营医院去,必须放开执业,实行自由执业,深入改革当前阻碍优秀人员下基层的编制、人事、工资、职称晋升等制度。把基层做强,把民营医院做大,同时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否则一切注定失败。
二是要搞清什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原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分为疾病控制和妇幼卫生两部分。新医改之后又增加了很多,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11项,还有一些被称作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这些东西,也应该有个轻重主次,有些必须坚持,如慢病、精神病,不管是糖尿病、高血压病,都是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大问题,不但患者多,而且潜在患者更多,特别严重的是影响因素难以得到改进,因此,健康管理应当是未来基本服务业的核心,而现在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必须要有20年、30年的长远规划。还有些项目,现在投入很大精力、物力、财力,没有多大价值,而且一些地方不管条件,急功近利,大干快上,各级考核不管质量,鼓励盲目攀比,粗制滥造,大肆作假,实在是极大浪费。
三是要科学规划,长远谋划,切记急功近利。医改是大工程,不是几个月、几年就可以完成的,一个形成了几十年、破坏了几十年的体系,如今要重新建立起来,不是简单的事。前面说三年近期目标,本来就很难,而我们一些领导更是觉得简单,自以为可以速战速决,解决吃亏了,造成了很大混乱,可以说,四年医改只是政府在喊,老百姓没参与,医务人员没兴趣,钱是投入了不少,但取得的结果不怎么好,群众看病依然难、依然贵,医疗执业环境更加不堪,村医纷纷逃离,基层服务量持续下滑,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儿童医院被挤爆,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医生”的价值没有得到尊重和肯定。如果要突破,首先就必须从医生着手,鼓励自由执业;二是按照当初的设计,一个县市政府只建一所公立医院,其他的医疗机构允许民资注入,改制成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展开公平竞争,如此,才可能改善现有的就医环境,否则,像现在这样,公立医院继续在扩展,民营医院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医改基本上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些地方没有按照中央规划执行时,上面不严厉批评,反而予以肯定?
四是,绝对不能把健康服务业当做产业。如果这样,可能又将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次陷阱。不知道上面为什么老爱赶热闹,语言也是,说中国梦,到处都在说,很多时候,语境不合时宜,总觉得很牵强附会。医疗有医疗的规律,不按照医疗规律去办事,总会吃苦头的。比如,医疗,不管民营还是公立,一个共同属性就是为了人民健康服务,因此不要拒民营医院以千里之外,也不要视之为猛兽。当前民营医院之所以存在那么多“问题”,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人放开了,他们也可以用到高水平的医生、有了正规化的管理,我想他们就不会打虚假广告,做骗取医疗保险等事,因为只有有了生存好环境,谁会搞邪门歪道呢?就如同,地上有绿草,牛也不会去互相顶牛,拼了老命去争食。我们不能再给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加那么多可以令人产生歧义的名词了,产业,普通人一想就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因此,我不主张这么讲,也不主张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