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当前存在问题的分析

(2010-09-22 16:54:32)
标签:

陕西

乡镇卫生院

卫生室

医疗机构

国家基本药物

杂谈

关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当前存在问题的分析

陕西山阳县卫生局(726400)   徐毓才

我从医院到卫生局已经快3个月了,过去并不需要关注的乡村医疗机构的问题,现在不得不关注了。3个月来,我不断听到乡镇卫生院院长反映,也因为药品“三统一”、零差率和示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检查验收到过不少卫生院。耳闻目睹了很多情况,深深觉得应该将这些问题提出了供大家一起来关注。

问题1    药品“三统一”政策亟待完善

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尤其是“看病贵”问题,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要求各级医疗机构遵照一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而且提出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陕西规定除“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07种外,省定目录191种,这两个目录统称为“三统一”目录,执行 “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要求村卫生室申购使用率100%,乡镇卫生院95%以上。出台的补偿政策是村卫生室每村一室,每室每年省上补贴3000元,市上600元,县上不低于2400元,总额不低于6000元,乡镇卫生院按人头补贴,在职职工每人每月100元,离退休每人每月60元。按照这一政策,村卫生室面临“解体”危险,大家来算个帐,村卫生室有一人的,但大多数是2-4人,按一般3人计算,每人每年2000元,够干什么,何况这“不低于6000元”,有2400元是县政府拿钱,地方财政本来就困难,这“不低于2400元”很可能“泡汤”。照这一政策,乡镇卫生院面临“发展停滞”的问题。一个普通的乡镇卫生院,20人,年收入130万元,药品收入100万,按过去不执行“零差率”,药品收入约20万,现在执行“零差率”政府补偿每月2000元,一年只有24,连一般常规开支都不够,职工没有经济刺激,干好干坏一个样,又回到了“大锅饭”的老路上,缺乏积极性,长此以往,医务人员“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后继乏人,这也是不得了的大事。怎么办?我看不管什么政策,必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而现行政策就“缺乏”这方面的考虑。有人认为,“补贴太少、不能到位”是问题,我看这只是一方面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只补到“人头”,没有考虑“政策执行好坏”、“医院工作量(数量、质量)”等核心问题,你想一想,一所只有一个人,服务人口1000人,年收入不足1万元的卫生室和一所4个人,服务人口4000人,年收入30万元的村卫生室,怎么可能补贴一样呢?如果按照“统一采购药品使用量”来计算,按照10%的“药事服务费”补贴是否更直接、更有“推动作用”呢。如果这样补贴,再用其他“政策规定”来要求,逐步加强,其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问题2    医疗机构随行政机构撤并“走”,妥否?值得商榷

近几年来,行政机构在不停地撤并,一个值得思索的现象就是医疗机构也跟着政府走。前几年很多村合并,村卫生室“执行每村一所”原则随之合并,老百姓就医越来越远,整合在一起的人员服务能力反而下降,呈现出“房子越来越好”,服务水平越来越低的现象,过去我县有9区一镇64个乡,后来改革为38个乡镇,再后来变为30个,听说今年年里又要撤并为22-23个。在过去几次行政机构改革中,被撤并的乡镇卫生院也“贱卖”而消失了,试想这些也都是“国家资产”呀,而且出现了一个重要而可能已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医疗服务”本应距离老百姓越来越近而今却距老百姓越来越远了。

问题3   基层医疗机构“人”的问题已经是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

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同志曾经说过,当前农村卫生工作要抓好的是“三个要完成,两个要紧抓,一个要下决心”。 三个要完成,是指三项工作一定要完成。一是村卫生室建设,二是乡镇卫生院改革,三是药品“三统一”工作要全面展开;两个要紧抓,一个是人才,一个是管理;一个下决心,就是推动“三统一”工作。这些核心工作应该是工作重心,问题也抓在了点子上。但是从操作层面上,怎么落实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抓人才培养,今年已经开始做了一些工作,一是高校免费定点招收培养大学生,二是为基层医疗机构招收执业医师,三是启动“万名医师培训工程”,我相信通过这些举动肯定会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医务人员缺乏的局面。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很多乡镇卫生院“符合参加培训条件的人”都没有,有些卫生院就只有院长一人,怎么办?这些定点招收和培训的人能在“基层”留住吗?而目前的人事体制又极大地制约着乡镇卫生院院长培养人的积极性,他们培养人,培养出来就被“一纸调令”调走了,合同没有“权力大”,法没有“人”大,你有什么办法呢。一个在乡镇还算人才的人死命着都往城里医院跑,为什么呢?因为“钱、发展、条件”使然呀,你不看看我们现在的工资体系不是明摆着鼓励人们进城市向上跑吗?

 




全国最低价,天天在家冲照片,24小时发货上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