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仁者爱人”知识点整理
(2010-08-29 18:30:24)
标签:
教育 |
基本要求
3、明确孔子“仁爱”的外延和内涵。
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出则弟
弋不射宿
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与师言之道与?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3、吾其被发左衽矣: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
1、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尧舜其犹病诸
4、己欲立而立人
6、敝之而无憾
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9、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10、子钓不纲,弋不射宿
12、霸诸侯
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
1、道
道之以政
道千乘之国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本立而道生
吾道一以贯之
与师言之道与
道不同,不相为谋
5、相
固相师之道也
焉用彼相矣?
相夫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
移船相近邀相见
于: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五、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句中与现代意义有区别的字词,并解释)
1、弟子入则孝:
六、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吾道一以贯之:
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5、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七、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1、谨而信
4、忠恕而已矣
7、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9、近取譬
12、愿无伐善,无施劳
1 5、与瞽者
17、弋不射宿
20、微管仲
八、自测练习:阅读下面选自《论语》的五章文字,完成7—10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信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已。”
1.
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饥,用不足
C.
仅尧舜其犹病诸
2.
选出加点字与“盍彻乎”中“盍”的用法基本相同的一项(
A.
如之何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君子名之必可信也
C. ①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4. 选出与“有是哉,子之迂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
如之何其彻也?
5. 对照原句,选出译文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B.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C.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译文:君子对于那些正名的说法,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算罢了。
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爱心是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