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2015-02-13 08:31:45)
标签:

日光

江户村

忍者

花魁

冲天猫

分类: 走的地儿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看火影看了10多年,着实算是成年后最喜欢的漫画,这部漫画陪着我完成了从懵懂大学生到如今业内老泡儿的转变,如今也完成了漫长的连载。其实忍者对于我这个时代的男人来说,都是童年不可缺少的要素,大部分动画片都多多少少出现过这种角色,就连小时候看到的美国电影都经常出现忍者的身影。恰巧日本现在就有一座“忍者村”主题的游乐场所,怎有不去看看的道理。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忍者文化在日本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战国时期那些依附于大名的诸多著名忍者故事,据说忍者村甚至于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武装势力。而进入到江户时期之后,忍者村在集权下失去了委托任务式的盈利模式,逐渐开始转变为秘密警察甚至特务机关,最终在明治维新之后同他们效力的武士阶层一同退出了历史舞台。说了半天,我其实想表明为什么这座忍者村会被安置在对德川幕府无上重要的日光附近,忍者一直都隐匿在统治者附近,随时准备为统治者实行不可见人的勾当。

日光火车站门前有专车免费接送游客往来“日光江户村”,虽然忍者是那里重要的元素,但实际上它模拟了江户末期日本村镇的样子,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忍者。作为一座主题乐园,江户村挖空心思营造氛围,虽然司机是开着大巴来接人,但却都穿着江户时代车夫的衣服,下车之后只要进入江户村里,周围可以看到的一切就都瞬间切换到了江户时期。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光江户村可谓完全复制了一座功能完善的传统日本村镇,首先看到的是一条很长的商业街,路两侧都是独门独户的店铺,老板在门口有模有样的叫卖招呼客人。而当你进入到一家店里,往往看到的会是一个小型展览,或者是游乐设施,街市的布置比任何电影拍摄场景都要细致,例如长凳上会放着下了一半的将棋,或者正在晾晒的土产。而其中所有人都会停下琢磨一下的一间商店是“江户人变身大作战”。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个主题公园风格的主题是江户时代,而参与方式上的主题则是Cosplay。变装无疑是日本人热爱,而且外国游客也向往的体验,在江户村里尤其得到了发扬光大,你可以变身为任何你能想到的角色,包括了明治维新之前的各种人物,据说其中以“新选组”,以及身着华丽和服的女子装扮最为受欢迎。在比较温暖的时节差不多一半的游客都会选择换装成江户人,游荡在与装扮完全风格吻合的街市中,聪明的经营者既赚了游客租衣服的钱,又让游客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群众演员,给江户村添加了更多江户气氛,这种气氛在冬天淡季还是会少了一些。尽管我去的时候江户村并不太红火,换装的人不是很多,但也还是有人冒着严寒变装,并且表现出日本人平日不太显露的娱乐精神。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要说凡事最怕的就是认真,日本人恰恰对什么事都认真到家,所有员工都竭尽全力的认真演出,就连看马棚的车夫演员都表现得好像非常在意车夫这份职业的样子。走着走着就会碰见挑着担子的货郎,牛哄哄的严肃武士,成群结队议论时政的新选组,甚至于是被一群江户小孩儿追击的小偷,使得人们在江户村里转悠一会儿就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而当你对着他们举起相机的时候,他们随时都会给你一个百分之一百的殷勤笑容,并尽力去配合你合影的各种要求,那种友好和认真令人难忘。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在众多Cosplay的人物之中,有一个人物特别跳脱,那便是江户村的吉祥物“冲天猫”。这个留着武士发辫的人形白猫形象在关东地区小有名气,看到真人扮演的超大号冲天猫还真是有种呆萌的感觉,尤其它冲着我做鬼脸的时候,真有点想要上去揍他的冲动。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除了变装营造江户氛围之外,江户村的主要卖点还在于7个表演剧场,以及若干场不同主题的户外表演,其中既有搞笑的“两国座”,也有展示炫酷忍技的“忍者大剧院”以及“忍者隐居之宅”,更有很难得见到的“花魁”文化相关表演。当然,吉祥物冲天猫也拥有自己的“冲天猫剧院”,而且还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间表演场所。所有演出的时间都写在宣传单上,目测下来如果只在这里停留半天,很多东西是看不到的,于是便需要精选一下行程了。我个人认为室外的活动是比较容易参与到的,只要人们都往一个地方涌去,那就一定是有表演要开始了。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没过多久,看到人们聚集在江户村中心的暸望塔四周,等待着露天演出的开始。这时候两名江户时代“警察”跳上台,演起了与劫持了富家小少爷的山贼斗智斗勇的戏码。当然,这种表演少不了搞笑了,我觉得对于编剧来说最难的就是在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让世界各国的人都可以被逗笑,明显江户村的编剧是做到了这一点。虽然这出表演娱乐性大于对功夫片板技术性的追求,不过演员都非常卖力的表演,当最后山贼被从高塔塔顶上一脚踢下的时候还真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看完这场户外表演,紧接着旁边的“两国座”开演。这场表演形式基本可以理解为小品,而且演出的内容居然是略带情色意味的荤段子,讲述发生在庶民家中的一段搞笑故事。个人觉得这场表演的演员气质还是挺猥琐的,岛国的谐星也算是毫无下限和形象可言,也算是敬业了。这出剧同样也追求即使不懂日语也能看懂的宗旨,剧情极尽单纯夸张,虽然少了精致和所谓的艺术追求,但轻松博人一笑的目的是轻易达成了。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在众多室内表演之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忍者大剧院”,不仅仅是因为它展现的是最为神秘有趣不过的忍者战斗主题,而且这个演出团队里的忍者还是《最后的武士》中的演员团队。在各种秀之中,这场表演的声光电效果甚至是道具都是最复杂用心的,忍者都是全副武装,形象符合人们心中对这个神秘职业的各种猜想。演员们估计在日本算是蛮有功底的了,上下翻飞,打斗效果相当真实好看,过程中还有需要吊威亚等高难度动作频现。其中更有一幕忍者使用了烟雾弹,一阵浓烟过后,真的就不见人影了。总之这基本上是集话剧、魔术、杂技等元素一场精彩演出。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说到幕府时期的日本,艺妓当然是很重要的文化符号,即使在今天她们依然象征着这个国家对女性的审美取向,尤其是艺妓中的佼佼者“花魁”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比忍者还具有神秘感与吸引力。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花魁可以看作最高级的艺妓,也可以看做艺妓的选美女王,总之无论是举止气质,还是艺术文化上的技能都是最好的。江户村为了花魁这个角色订制了两场表演,首先就是与午后进行的“花魁游行”,重现了江户时期的节庆游行。花魁会身着华丽程度远超其他同僚的绚丽和服,头戴复杂夸张的头饰,脚踩高达二、三十厘米高的木屐,在小厮的搀扶与其他艺妓的前呼后拥下,跟随着日式奏乐缓缓前行。我看过很多日本幕府时期的史料,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基本上一穷二白,吃饭都吃不上更不要谈追求衣装了。日本普通庶人对于服装,对于美真正的追求基本上源于明治维新之后,可以想象在当年的民风之下,如此华丽娇媚的花魁走在大街上当真就是如今天王巨星般的气势,恐怕寻常百姓看上她一眼都能作为这一年的精神食粮了。虽然今天的人们看艺妓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心思,看到游行之中展现出艺妓原有的傲娇与高姿态,心中不禁对如今江河日下且格外低调的艺妓文化心生不少感慨。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花魁会一直走到“若松屋”门口结束游行,接着在剧院里进行另一场表演,这场演出展现的是花魁在当年如何招呼客人。艺妓出了要劝酒表演之外,在席间还会和客人玩一种叫做“富豪大财主”的传统游戏,这种场景在如今已经很罕见了,如今只能在表演场上见识一下当年日本有钱人的至高享受。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由于时间有限,我也只能看这几个表演草草了事,其实江户村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探究,例如位于村子深处的“長州藩屋敷”也就是日本的地方衙门,其很多设置都与我国明清时期类似。更暴烈一些的是在衙门对面的牢房,游客可以进到牢房里面,甚至于可以搬个垫子在里面睡一觉也未尝不可。不过可不要觉得这牢房冬暖夏凉宽阔舒适,当年这样一间牢房可要住几十个人,估计那场景跟养动物没什么区别。在牢房的后面有一个可以互动的“刑具”,也不知道这种东西是不是从我国学过去的,大概就是让人跪在带有尖刺的坚硬石板上,然后在让他腿上再压一块巨大的石板,不管这种刑罚当年多么残酷,如今已经被游客玩儿坏了。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玩到最后,当想要在江户村里找点吃的时,感觉似乎发现了这里做得最不够的一点。整个主题公园里的食物乏善可陈,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真实还原江户时期民间的清苦,出了各种烤的年糕团子或豆腐之外,就剩纯素的乌冬面了。不过当我捧着一碗清淡到不能再清淡的面条坐在窗前,看着眼前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小桥流水,感到如果此刻大鱼大肉,倒显得不太日本不太江户了吧。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日本东西—闯入忍者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