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马尔菲意大利坎帕尼亚地中海古镇 |
分类: 走的地儿 |

阿马尔菲(Amalfi)名符其实,在地理上是阿马尔菲海岸的中心点,虽然看上去不似波西塔诺那般风景如幻,但对于游客来说,这里是几乎一定会路过的地方。原因之一是如果想要乘公交车穿越50公里长的海岸,则一定会在阿马尔菲换车,因为海岸上的公交总站就在这里,像波西塔诺和其他的小村镇都仅仅拥有极为容易被忽略的过路小站。另外一个原因是这座如今看来堪称微缩的镇子其实拥有阿马尔菲海岸上最辉煌的历史,我想这也是这条风景如画的险峻海岸以之为名的原因。

这里曾经是阿马尔菲海岸的第一大城市,拥有7万多人口与叱诧地中海的舰队,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事力量。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之间,阿马尔菲不仅仅是独立的国家,并且影响远大于后来如日中天的威尼斯,可叹的是当年辉煌的海事都城却消失在1343年的海啸中,从此阿马尔菲的港口急剧缩水到了今天袖珍的模样。
站在码头上看这座小镇,白色的老旧的房子堆叠在山崖上,碧蓝的海水拍打着简约古朴的小码头,虽说如今看不到多少与它历史相匹配的码头设施,但还是让我不禁想起了玩过的一些航海贸易类电脑游戏,比如《大航海时代》与《大航海家》。如今的码头仍然保持着与这些游戏相吻合的轮廓,游戏的内容也大多和阿马尔菲的过去类似,例如对地中海沿岸各城市的特产的往复倒卖,能够亲眼看到昔日沉迷过的游戏里描述的地方,算是种特殊的体验。






之前看了两天波西塔诺的绝美风景,觉得阿马尔菲的景色不算出众,但比起前者因为过于依赖旅游业而造成的淡季尴尬与冷清来说,阿马尔菲在这个时候更有大镇店的风采。几乎所有的商店都照常营业,所有的餐厅都挂牌接客,在街上游荡的游客也更多了一些,倒不是说热闹是好事,只是在淡季的时候能够有地方愿意付出旺季一样多的热情,来面对可能仅仅十分之一的顾客,真正给各个店家的服务都加上了几分。


阿马尔菲昔日的辉煌虽然大部分都沉入了海底,但城镇最核心的部分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大教堂广场看起来拥有超乎这个镇子规模的气派和华丽,Cattedrale di Sant’Andrea大教堂的外墙具有西西里的诺曼风格,内部则是巴洛克式,高耸的钟塔铺设有黄绿色的瓷片,这种对陶瓷的运用则是常见的本地特色。耶稣受世人膜拜的场景被金光灿灿的刻画在教堂顶部,十二门徒在他的下侧站立,可以看出这些绘画与教堂结构的设计是整体进行的,因为耶稣像下面正好有十二个格子。



在大教堂前背靠着大海的地方有座古老的喷泉,其出水口的细节让人凌乱,不知道喷泉底部这个女性角色的姿势又是出于哪篇古希腊神话,难不成仅仅是古代设计师的一个隐晦而非主流的小玩笑?


阿马尔菲主要的街道并不陡峭,它平静的将人们从港口引到山谷的深处。在淡季的时候虽然这里比海岸上的其他小镇要热闹一些,但主要原因还是出在本地人身上,阿马尔菲海岸上的高中设立在这里,因此周围各个小镇里的大孩子们每天全都会聚集到这里来,如果恰巧和放学的孩子坐上了同一辆公交车,那你就能感受到完全自由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闹心的一面了。

阿马尔菲最著名的东西就是瓷器,这种手艺广泛的出现在意大利南方的土地上,严格来说,意大利南方的滨海村镇都有类似的产品。这里出产的瓷器绝对称不上精致,反映出来的是另一种粗旷的美,无论远看还是仔细端详都渗透着一股纯手工制品的不规则感与不完美(当然这些东西未必就真的是纯手工制品),这种感觉反而增加了瓷器的质感,加上价格并没有贵到让人咂舌的程度,因此成了此行最吸引我的商品之一。个人觉得阿马尔菲瓷器中的瓶子盘子什么的买来放在家里有些困难,一来个头不小,二来风格有点儿过热带太过异域,倒是那些陶瓷柠檬让我爱不释手,他们的定价规则也挺有意思,不管柠檬的做工好坏,全部以柠檬的个数多寡为论。




阿马尔菲另一样最重要的特产恰恰就是柠檬,在意大利南方的所有地区都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柠檬树,柠檬也是意大利农业的重要一环,阿马尔菲可以轻松的买到任何能想象到的柠檬制品,例如出名的柠檬酒以及一切有柠檬香味或外形的东西。综上所述,我认为与其买一堆肥皂回去,还不如选择同时满足阿马尔菲两大特产特点的陶瓷柠檬,这是我在意大利南部买得最干脆的东西。
阿马尔菲人对陶瓷的热爱也表现在城市的装饰上,从这样的泉水池就可以看出本地人的生活趣味。他们在切下礁石上移种青苔与藤蔓做成假山,并且放置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缩小瓷人,还不是胡乱放上去的,瓷人都在做一些挺合理的事情,有的小人之间还有逻辑关系,总之整个假山就像一个微缩的城市,看起来就像是在描述他们自己的生活。



这里并不是一个游览起来很费劲的地方,有半天时间就可以逛个大概,并且阿马尔菲的美大多显露于来初来乍到时所处的车站附近,就是这么一座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镇定义了整个阿马尔菲海岸。我想尽管这里的生活难免单调而缺乏挑战,但又有谁在面对这一片美丽的碧海时不会想象自己久住在此的悠哉景象呢?



后一篇:游历美国东岸—大瀑布湿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