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西—京都名胜与戴围嘴的佛爷

标签:
足利义满日本清水寺京都二条城关西旅行摄影金阁寺 |
分类: 走的地儿 |
日本做为中国最富庶的邻邦,同时也是最让国人感情复杂的国度。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个邻邦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蛰伏状态,没有太多亮点,直到近代通过战争才让日本这个国家称为了世界讨论的中心之一。人们开始认真审视这个古老而富有神秘感的民族,发现这片弹丸之地所承载的东西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贫弱。
我做为一个80后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同很多人一样起始于讲述日本战国历史的几部经典游戏。在年少时眼中的日本历史似乎就像是看我们的三国演绎一样充满了英雄主义与戏剧化,也正是日本江户时代之前的这个时期所演绎出来的内容,吸引着很多中国青少年关注起日本。事实上,被日本称为“战国时期”的这段历史,早早的就给日本各地几乎所有的景点打上了标签,任何一座寺庙、一条小径,都有可能和某个历史事件有关,我想这种情况也除了日本这种“浓缩”感觉的地方才会有。
为了能够更好的游历日本,个人建议将最具日本传统特点,并且聚集了最多的历史时刻的地方做为开端,这样很有利于理解和预料旅程中遇到日本特色的问题,因此我个人首先推荐“京都”。在一般认知里,都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集中在以京都、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带,而现代文明则集中在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关西所指的这块地方承载了江户时期之前的大部分历史时期,而京都则在多年的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日本的第一精神故乡,被看作是世界上最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之一。
↑ 在京都的所见所闻可以满足你对日本文化的所有理想化的猜想,更是完全符合西方人人中东方文明特质。然而刚走出火车站的游客眼前首先是一幅完全现代化的景象,这时候你面前的是“京都塔酒店”,这座电视塔建筑是京都重要的地标,做为找方向的参照物再合适不过了。
车站附近有两座规模宏大的寺庙“东本愿寺”与“西本愿寺”,这两座寺庙地位显赫,分别为佛教中“净土真宗大谷学派”与“净土真宗本愿派”的总部,后者的门派更是拥有10000座寺庙与1200万信众的日本本土化佛教大派。而这两座寺庙的创建者更是缔造日本历史的著名人物“德川家康”与“丰臣秀吉”。历史上两座寺庙互相牵制与制约,形成了日本佛教界的一种势力均衡。 ↓
京都最核心的地区并不拥有最重要的景点,我选择从传统的古迹线路来游历京都。京都有许多景点共同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我选择的第一站是日本历史名城“二条城”。下了乌丸线地铁的二条城站,走不到一会儿就看到了城墙,这个地方对日本历史的影响绝不仅仅是600块门票能代表的。 ↓
二条城建筑及山水水平在日本并不太值得称道,但是地位却是非常尊贵。作为曾经的政治中心,这座城池经历了太多的权力争斗与阴谋,它的建造就是织田信长为了控制幕府将军足利氏所建造的,而足利氏之后又在这里蓄谋反抗信长,并最后在这里遭到彻底的毁灭。虽然和故宫比起来就好像是用玩具房子跟别墅比一样,但是如果很了解它的历史,相信还是会有些感触的。
二条城最值得游览的地方是二丸御殿,这里被评定为日本国宝。由于这里面不准许拍照,所以游览会快许多。御殿内设有33个房间,800叠的大型榻榻米地板并不容易简单,室内陈设简单,天花板是鎏金的漆画。比较具有日本战国特色的是,这里的地板走在上面会有响亮的吱扭吱扭的声音,这是为了预防刺客所准备的。另外这里的鎏金装饰工艺与浮雕墙面都精美绝伦,可以特别关注一下。 ↓

如果说二条城有可能让对日本历史不感兴趣的人觉得乏味,那如果不去“金阁寺”,就真没必要来关西旅游了,因为这可以称作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之一。
金阁寺又称“鹿苑寺”,这座寺院辉煌源于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满(一休里的二百五将军)的青睐,名字更是来源于足利义满将军的法号。足利义满将军将这座园地交换到自己领下并且大兴土木改建,在其卸任征夷大将军后将这里更名为“北山殿”,将这里做为自己隐居出家的地方,最主体建筑“舍利殿”就是他所钟爱的修行场地。其原型建筑从13世纪一直保存到1950年,本来已经躲过了所有的战乱很有希望成为日本少数没有被破坏过的历史遗迹之一,结果被一名僧人放火自焚而完全烧毁,使得我们现在看到的原貌复制品似乎有些假假的感觉。
足利义满将军苦心经营的“舍利殿”原先并不是现在这样一金到底,但其当年更货真价实的贴金带银的华丽景象在当时救已经得到了“金阁殿”之称。今天的金阁殿以及周围的日式庭院受到日本传统建筑学的格外推崇,重要的原因是其混搭的建筑风格。一楼的建筑风格为平安时代的贵族建筑风格,二楼则为镰仓时期的武士风格,三楼的塔楼则是中国佛教建筑的风格,而这三种建筑风格在这一栋建筑上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了日本名园之一。 ↓↑

如果你希望游览京都最重要的寺庙,大多数人都会推荐东部山脉地区的“清水寺”。清水寺位置略为偏僻,但是无论历史还是在宗教上的作用都远远超过金阁寺,事实上,二条城与这两座寺庙合称京都三大历史名胜。这里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世纪,占地达到13万平方米成为京都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而这里的创建者则是唐三藏法师玄奘的第一名日本徒弟,因此对日本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有这非常重要的作用。 ↓
现有的寺内最引人入胜的建筑是悬空于山崖之上的大殿,这也是日本旅游资料中最常出现的地点之一。这座大殿的设计看起来十分不可思议,139根数十米高的巨大圆木托起整个向前探出的殿堂,被称为“清水舞台”,随着一旁的甬道可以沿着山腰绕道一个观赏大殿的绝佳观景平台。从这里看上去,整个大殿掩映在山林之中,仿佛漂浮在空中,美不胜收同时又巍峨严厉,以至于日本有一谚语:“从清水的舞台上跳下去”,用以形容破釜沈舟做某事。 ↓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那就是位于清水寺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座可爱的“地主神社”,这座神社一般都不开门,只有一个鸟居把里面的建筑同旁边的寺庙建筑区分开来。要知道神社是神道教建筑,然而却建筑在一个佛教寺庙里,这足见日本社会对宗教的变通态度。 ↓
清水坂是通往清水寺的一条必经之路,沿路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景与室町风格的古典而幽美的街道,漫步其中让人心旷神怡。路边也不乏有趣的神社与宗教建筑,日本寺庙里一位佛爷带着围嘴儿还好说,如果是一群佛爷都这样儿呢?不知道围嘴儿对日本人来说象征什么,反正这肯定不是用膳时间到了的标志。 ↓
京都的1600多座寺庙中超过1/3集中在东部山脉这个地区的山林之中。“八阪神社”位于京都的一条宽阔街道的尽头十分显眼,从山上下来以后首先就会看到这座显赫的神社,而这附近有则著名的艺妓云集地“祗园”。
也许是在清水寺附近气氛太好,使得我当时得意忘形的犯了在京都的唯一一个错误,因为打车时候没有统一具体目的地,我和另外一位地图男把其他三个人给走丢了。哥们儿犯愁那三位对路不太熟悉,于是就拉着我在祗园街头狂找了2个多小时也没结果,这直接导致我没怎么看到艺妓以及没能在秀美幽婉的花见小路留下更多照片。
祗园以日本国粹“艺妓文化”出名,作为艺妓最集中的文化区域,这里不光能看到艺妓,也能看到无数穿和服的本地人,在有些地段,甚至于你会分布清楚目前所处的年代。也许这也是日本的一个特点,西装下藏着的依然是金缕玉衣的本质。
其实京都也有这样繁华的商业街,一点不比大阪的差。走散直接诱发了我的暴走本质,居然一路从祗园走到了京都火车站,整个横贯了京都的市中心。也就因为这个,我才有机会拍下“京都塔”和夜里的本愿寺,也算对没拍到艺妓的我有一点心理安慰。
其实京都实在是个比大阪要好玩的地方,夜生活比大阪要集中和热闹。白天则有逛一个月也逛不完的神社、庙、遗迹、遗迹民俗小店。我倒觉得可以把京都当做大本营比大阪要有趣得多。不过这次的所有遗憾也都在京都了,“伏见稻和大社”、“三十三间堂”等等4,5个计划之内的地方都没有来得及 去,哪怕再多给我半天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