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吴哥—攀爬夺命的阶梯 塔高寺、比粒寺、巴肯山

标签:
巴肯山寺庙吴哥遗迹印度教塔高寺柬埔寨暹粒摄影旅行背包游 |
分类: 走的地儿 |
吴哥古迹的游览路线有大小圈与外圈之分,小圈基本集中在吴哥王城(也就是大吴哥)附近的庙宇与宫殿,之前介绍到的一众景点就在小圈之中,都是吴哥遗迹中的精华,但吴哥建筑除了高耸的佛塔之外,还有一个基本的特点,那就是让人发指的危险的台阶。之前在巴戎寺如果你已经爬过了那几座可以鸟瞰整个寺庙全景的角楼,你应该就能初步的理解我所说的台阶。当你站在“塔高寺”(Ta
Keo)门前仰望其直上直下的百余台阶的时候,可能你会放弃攀爬到顶端。
吴哥古迹建造的台阶高度在20-50厘米不等,宽度可以不去考虑,但是其厚度(也就是让你脚踩的地方)很多都只有5-15厘米,这就造成爬上高塔的角度呈45度以上的角度,你必须手脚并用小心谨慎,侧身慢慢的“爬”上去,每一步都要在极窄的面积上找到支撑点。加上这些古迹大多年久失修,石头风化严重,表面非常光滑,让人感觉走每一步都捏一把汗。据本地人说,曾经有一对澳大利亚的夫妇来吴哥游览,在攀爬一座寺庙台阶的时候丈夫失足摔死了,后来妻子为了避免其他游客重蹈覆辙,出钱在那座寺庙安装了一条扶手。
虽然这台阶在我们看来确实有够变态,让人们在闷热的天气里得使足力气出一身大汗才能上到顶端,但其实这正是建造者得意图。吴哥寺庙都是皇家修建,不是纪念国王本人就是纪念国王的家人,而国王及其家人就被称为庙中所供奉神明的化身。这种把自己神格化的做法无非也就是让世人更加敬仰自己,而敬仰的起点就在这四脚并用的台阶上。
神明的家应当在山上或者水中央的岛上,并且越高级的神明就住的海拔越高,这是无论印度教还是佛教都共通的认知,所以寺庙要尽量建造在山坡上,如果没有山坡则要人工垒砌成高台以供神明高凡人一等。而爬这变态台阶的过程中,你无法健步如飞,你就不经意的对这些神以及古代统治者完成了“五体投地”般的大礼,这就是如此设计的初衷。
塔高寺属于一个半成品,建造时间大概是公园1000年左右,比吴哥窟早了一百多年,算是吴哥遗迹中的“中年”古迹。它是国王献给印度教最高神祗“湿婆神”的,不用问也可以想到这个国王人为自己是湿婆神的化身,后来因国王半路驾崩而废止,也许是因为后来的国王人为自己的是其他神灵的化身吧。如果不是寺庙中途停工,从寺庙高度和规模来看,其壮观和细致程度也许可以和巴戎寺相提并论。塔高寺的这个台阶我真应该数数到底有多少级,爬的过程中想到自己160左右高度的Tutu司机,实在不明白当年人均海拔估计不会超过160的吴哥人,是如何每天穿梭在这些台阶上下的。然而努力总是有回报的,登上一座寺庙的顶端,你就等于占据了整个广袤平原的制高点,热带森林和近邻的其他寺庙一览无余。
与塔高寺的台阶同等变态的恐怕只有“比粒寺”(Rre Rup)与“巴肯山”(Phnom
Bakheng),前者是一座不太起眼的寺庙,基本没有什么旅游团体会带客人来这里,因为它看起来和塔高寺是那么的想象。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比粒寺人迹罕至,运气稍微好一点你就能独享这座壮观的寺庙与其一样变态的阶梯,并且寻找它与塔高寺相同中的不同。
当你爬上比粒寺的台基,你会发现周围的色调有些与众不同,这里建筑使用的砂岩呈朱红色,和其他寺庙的黄灰色比起来更让人感觉燥热。其实,我想这大概是主持修建的坚德拉跋摩的个人喜好,因为同样是他所建造的更加著名的女王宫(Banteay
Srei)也同样是这种色调。
比例寺的修筑时间比较早,比塔高寺还要早几十年,而“Rre Rup”字面意思是指旋转的身体,是火葬的一中方式,因此,学者广泛人为这里是当年皇家火葬场的所在,而由这个意义使得它拥有另一个名字“变身塔”。寺庙中的雕刻比较简单或者基本就不太找得到,证明这是一座缺乏修缮和关注的寺庙,其背侧基本依靠木桩支撑其一部分结构,有必要小心谨慎一些。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具有夺命台阶的景点其实是吴哥很著名的一个地方,“巴肯山”。它的著名并不完全因为其悠久的历史,也因为这里是欣赏吴哥日落的一个经典地点。因为巴肯山是真的建筑在山上的寺庙,是定都吴哥后的第一座寺庙,因此占据了附近唯一的天然制高点。
每天的傍晚时分,巴肯山都人满为患,跟随人群走上山去并不是很费体力的事情,不过介于到这里来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游览了一天之后的尾声,所以这里还提供骑大象的服务,当然15美元的单程价格我想不太值,伴随着地雷受害者演出团队的音乐声步行上山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山与寺这个整体是印度教中宇宙的模型,加上山本身,这个模型具有7格层次,象征着印度教中的七重天。出去中央宝塔外的108座小宝塔代表了四个月相的108天,是非常吉利的数字。并且其具有和后来吴哥窟类似的建筑技巧,使得从任何一个方向都只能看到33座宝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
当人多的时候,夺命的台阶变得更加变态,尤其是对穿裙子凉鞋的女同志而言,爬和不爬似乎很难抉择。经过一天的攀爬和游览,大部分游客都会在这里腿脚发软举步维艰,而花费了这一天最后一把力气爬上顶端后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坐下都有点困难。这完全荒废且没有任何可观的人文景象的寺庙顶层平台上,常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因为游客无限制的拥上这里,导致台顶人满为患,你可以在这个地方一眼看出来柬埔寨旅行的游客国籍的构成。其中以日本人巨多,其次是欧洲人,中国人相对来说较少。
这里还能眺望到吴哥窟与这家经营热气球的公司,登上这个热气球价格不菲而且气球不会移动,只会升到空中15分钟,因此吸引力不是很大。
不走运,我两次光临吴哥都正值雨季,导致两上巴肯山都没能看到日落(据说雨季一个星期顶多也就有一天能看到日出或日落)。以上的这三座寺庙,代表了吴哥建筑的一种风格和思想,也只有爬上了这些危险的台阶,人们才能领略到古人的用心与苦尽甘来的惊喜。穿上运动鞋并扎紧鞋带,换上方便运动的裤子而非短裙,如果有手套就带上手套,这是我对来吴哥游玩游客的小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