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码分布的陷阱(转)
(2011-04-30 12:07:50)
标签:
股票 |
分类: 理论学习 |
《路雷:收放自如的民间高手》介绍说,路雷在1999-2000年一年半时间资金增长10倍,1995年用1万元入市到2001年资金增长到80万元,从2004年到2007年5月从20万元资金增长到2300万等,而路雷获得如此不可思议业绩所使用的一个技术指标,就是目前普通炒股软件中都有的“筹码分布指标”。
路雷炒股业绩的神奇性吾等大可不必去探讨,因为那是常人无法做到的,但对该文提到的“筹码分布指标”,却有考究其底细的必要。有道是面“神器”而不观,是为不恭。把神奇业绩与该技术指标联系起来,无疑会引导许多人特别是不甚知情的人去研究、使用以至信赖该指标,对他们产生影响。
本人对指南针软件里的筹码分布指标使用多年,有一定认知和体会,但三年前就不用了,因为本人深知该指标并不是什么有用的炒股工具,而是用不道德的手法巧妙包装起来的信息陷阱、垃圾指标,是必然会对使用者产生信息误导使其形成错误认识的花俏玩意儿!
筹码分布指标,据说是由指南针发明的(其他软件上的筹码分布指标与指南针软件上的大同小异)。记得大概在1998-2004年期间,这个指标被指南针炒得很火,指南针发明人陈浩还为其写了一本大书叫《筹码分布》(每本大概卖50多元),以致指南针软件的卖价被炒到上万元乃至36万元的天价。经验表明,指南针在用它赚取巨额黑心钱的同时,蒙蔽垦害了大量股民。
没有想到的是,时至今日,还会有人为这个垃圾指标唱挽招魂。
为了使不知情者不再上当受骗蒙受损失,现对该指标的真面目进行一点揭示。
一、结论:筹码分布指标是一个假持仓成本指标,筹码分布图与真实的持仓成本分布状况会出现巨大差距,是一个信息陷阱
按照指南针的定义,其筹码分布指标是对一只股票的所有持股人真实持仓成本分布状况的的描述(指南针的原话是:“形象而又准确地描述了市场的持仓成本”)。但真实情况是,这个指标所展现的筹码图,与真实持仓成本分布状况会出现巨大的差距,必然会误导你,使你建立起完全错误的关于该股票持仓成本状况的认识,是一个信息陷阱。
如果你对该指标的虚假性究竟在哪里还不甚明了,在分析股票时还看它甚至把它作为一个工具,必然使你对获利盘、套牢盘等情况产生错觉,形成错误认识。
对于获利、套牢状况及支撑位、压力位等与持仓成本有关的情况,用传统的价量分析法进行分析判断是最好的。传统方法使用的是真实的数据,信息本身不会误导你,只要方法对,一般都能够做到有效;筹码分布指标给你的是假信息,它会误导你、给你灌输错觉,必然使你产生错误认识。一句话,由于该指标展现给你的是假信息,不看它比看它好1.真正的持仓成本分布状况,顾名思义,应该是对一只股票中所有持股人的持股数,按它们的建仓买入价进行分类汇总所形成的价量分布图。显然,制作这样的指标,必须能够获得每个投资者帐号里的持仓成本数据,即查阅每个投资者帐号里的的股票持仓量和建仓价格,并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复杂的归类计算,然后才能制作出如下图所示的指标来。
在下图中,右面的持仓成本分布图(筹码分布图)有如下两个特点:
(1)每一个水平柱线的长短,代表了在该价位所有持股人持股数的总计,而把图中全部水平柱线加起来,则正好代表了100%的流通盘。
(2)如果有人今天卖出了一定数量的股票,一方面,今天新交易价位的总持仓量增加了,对应的水平柱线(筹码)则要相应加长;另一方面,卖方原持仓成本价位的总持仓量减少了,对应价位的筹码则必须相应减短。这就是所谓随股票买卖而形成的筹码转移:“如果有些筹码中有人卖掉了,它们将从筹码分布图中拿掉,而重新堆到买方新建仓的价位上”。
2.持仓成本指标制作的难点,在于证券交易所到目前为止只公布股票的当天成交量和成交价,并不公布这些股票各自卖出前的持仓成本,这样,我们虽然能知道在今天交易的价位上增加了多少筹码,但却无法知道哪个价位的筹码减少了多少,无法知道应从哪个价位减去这些筹码量,即今天的筹码图与昨天的筹码图比较,我们只知道哪个价位增加了多少筹码,只能完成“加”的环节,无法知道是哪个价位的筹码减少了,以完成“减”的环节。这就是说,由于交易所并没有公布持股人帐号里的持仓成本数据,真正的股票持仓成本分布指标是不可能制作出来的。
三、指南针软件里筹码分布指标的真相
今天发生了交易,在今天交易价位增加相应的筹码量的同时,要在股票卖出方原持仓成本价位减去这些筹码量,才能制作出今天的筹码分布图来。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卖出方所卖股票的原持仓成本价位”,无法完成“减”,怎么办呢?指南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整体衰减的方法,从(昨天图的)整个筹码分布空间中减去,即它不是从卖方原持仓成本价位减去这些筹码,而是从整个筹码图的每个筹码(每一根水平柱线)中按一定比例减去它们。这样,当交易发生时,出现的就是:不是卖出方持仓成本价位的筹码减少了,而是原筹码分布空间的所有筹码整体衰减了。这就是指南针筹码分布图的真实情况。
举例来说,假如今天在11~12元价位成交了500万股,占流通盘的10%;在这500万股中,有300万股卖出方过去的持仓价是4~5元,200万股卖出方过去的持仓价是7~8元。这样,在昨天的筹码图基础上,理应是11~12元价位加上500万股的筹码量,同时4~5元价位和7~8元价位分别减少了300万股和200万股的筹码量,经过对昨天筹码图的一“加”一“减”,才能制作出今天的筹码分布图,但指南针的筹码分布图从制作原理上看,并不是从4~5元价位和7~8元价位分别减去300万股和200万股的筹码量,而是把这500万股的筹码量用数学公式分配到整个筹码空间(假如为3~18元)的每一根筹码上减去。显然,这与真实的筹码分布图的差距是巨大的,虽然也保持了代表100%流通盘的特性,但筹码的价位分布却已经是南辕北辙了。
指南针制作筹码分布的基本数据来自其成本均线数据(成本均线数学公式的计算结果),是在无穷成本均线基础上进行加减等运算处理的结果:成本均线是用每日的总成交量和收盘价计算的,也是一个假指标,并不像其宣传说的,成本均线是根据筹码分布指标来的,是对筹码分布的平均。
指南针筹码分布指标与成本均线指标二者的源流关系,与真实指标形成应该有的源流关系正好相反。真正的源流关系,应该是筹码分布是源,成本均线是流;指南针的正好相反,成本均线变成了源、筹码分布则成了流。
就筹码分布图而言,问题不仅仅是今天的图是错的,而且昨天的图也是这么制作的,也是错的,昨天的昨天也是错的……如此,除了股票上市的第一个交易日外,每天的筹码图都是错的,这样,今天的筹码图,事实上是从上市交易的第二天开始就错上加错“错”到“今天”的结果。这就是指南针筹码分布指标(图)的真实面目!这样的筹码图难道可以说是持股人的持仓分布状况的描述吗?难道能作为分析股票的“事实”依据吗?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今天发生了交易,在今天交易价位增加相应的筹码量的同时,要在股票卖出方原持仓成本价位减去这些筹码量,才能制作出今天的筹码分布图来。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卖出方所卖股票的原持仓成本价位”,无法完成“减”,怎么办呢?指南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整体衰减的方法,从(昨天图的)整个筹码分布空间中减去,即它不是从卖方原持仓成本价位减去这些筹码,而是从整个筹码图的每个筹码(每一根水平柱线)中按一定比例减去它们。这样,当交易发生时,出现的就是:不是卖出方持仓成本价位的筹码减少了,而是原筹码分布空间的所有筹码整体衰减了。这就是指南针筹码分布图的真实情况。
举例来说,假如今天在11~12元价位成交了500万股,占流通盘的10%;在这500万股中,有300万股卖出方过去的持仓价是4~5元,200万股卖出方过去的持仓价是7~8元。这样,在昨天的筹码图基础上,理应是11~12元价位加上500万股的筹码量,同时4~5元价位和7~8元价位分别减少了300万股和200万股的筹码量,经过对昨天筹码图的一“加”一“减”,才能制作出今天的筹码分布图,但指南针的筹码分布图从制作原理上看,并不是从4~5元价位和7~8元价位分别减去300万股和200万股的筹码量,而是把这500万股的筹码量用数学公式分配到整个筹码空间(假如为3~18元)的每一根筹码上减去。显然,这与真实的筹码分布图的差距是巨大的,虽然也保持了代表100%流通盘的特性,但筹码的价位分布却已经是南辕北辙了。
指南针制作筹码分布的基本数据来自其成本均线数据(成本均线数学公式的计算结果),是在无穷成本均线基础上进行加减等运算处理的结果:成本均线是用每日的总成交量和收盘价计算的,也是一个假指标,并不像其宣传说的,成本均线是根据筹码分布指标来的,是对筹码分布的平均。
指南针筹码分布指标与成本均线指标二者的源流关系,与真实指标形成应该有的源流关系正好相反。真正的源流关系,应该是筹码分布是源,成本均线是流;指南针的正好相反,成本均线变成了源、筹码分布则成了流。
就筹码分布图而言,问题不仅仅是今天的图是错的,而且昨天的图也是这么制作的,也是错的,昨天的昨天也是错的……如此,除了股票上市的第一个交易日外,每天的筹码图都是错的,这样,今天的筹码图,事实上是从上市交易的第二天开始就错上加错“错”到“今天”的结果。这就是指南针筹码分布指标(图)的真实面目!这样的筹码图难道可以说是持股人的持仓分布状况的描述吗?难道能作为分析股票的“事实”依据吗?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筹码分布的陷阱(继续)
(2008-01-19
07:47:40)
四、是工具还是陷阱?
指南针的筹码指标,事实上是误导用户的信息陷阱,而不是如其被宣传得像股市核武器一样的“侦察工具”!只要你翻开任何股票,用常识性思维稍做分析,便能很容易地看出其虚假性来的。
1.真的没有套牢盘了吗?
稍有技术分析知识和几年炒股经验者都知道,当股价由低位上涨到前期横盘平台或历史高点位置(特别是放大量的地方)时,一般都会遇阻回落或进行盘整,即便突破也必须有大的成交量配合,基本原因是该位置沉积了大量套牢盘,大的解套抛压,要么把股价打下来,要么你必须提供更强大的买力才能突破站上该价位。这构成了技术分析所说的压力位。这种压力位用简单的价量K线图就很容易判断,一目了然,一般也不会错。但如果你看所谓的筹码图,你常常会发现有关价位的筹码已经变成了零,或寥寥无几,就是说,依据软件里的筹码分布图,你得出的结论是那里没有套牢盘或套牢盘很少了,但事实上那里的大量股票根本就没有卖,还在那里套着,这就对你构成了信息陷阱!
明明证明有大量套牢盘存在,为什么筹码却为零呢?因为筹码图是假的,因为筹码图中某一价位的筹码由多变少,不是因为持股人真的把股票卖了,而是因为在指标计算中用数学方法把那里的筹码给衰减没有了,是计算机游戏的结果,而不是把股票买了的结果,与市场中真实的交易导致的持仓转移情况风牛马不相及!
指南针的筹码指标,事实上是误导用户的信息陷阱,而不是如其被宣传得像股市核武器一样的“侦察工具”!只要你翻开任何股票,用常识性思维稍做分析,便能很容易地看出其虚假性来的。
1.真的没有套牢盘了吗?
稍有技术分析知识和几年炒股经验者都知道,当股价由低位上涨到前期横盘平台或历史高点位置(特别是放大量的地方)时,一般都会遇阻回落或进行盘整,即便突破也必须有大的成交量配合,基本原因是该位置沉积了大量套牢盘,大的解套抛压,要么把股价打下来,要么你必须提供更强大的买力才能突破站上该价位。这构成了技术分析所说的压力位。这种压力位用简单的价量K线图就很容易判断,一目了然,一般也不会错。但如果你看所谓的筹码图,你常常会发现有关价位的筹码已经变成了零,或寥寥无几,就是说,依据软件里的筹码分布图,你得出的结论是那里没有套牢盘或套牢盘很少了,但事实上那里的大量股票根本就没有卖,还在那里套着,这就对你构成了信息陷阱!
明明证明有大量套牢盘存在,为什么筹码却为零呢?因为筹码图是假的,因为筹码图中某一价位的筹码由多变少,不是因为持股人真的把股票卖了,而是因为在指标计算中用数学方法把那里的筹码给衰减没有了,是计算机游戏的结果,而不是把股票买了的结果,与市场中真实的交易导致的持仓转移情况风牛马不相及!
2.筹码向低位转移和低位密集是怎么回事?
筹码低位密集等筹码信息,都是虚假信息,并非投资人持仓成本状况的真实反映。
也许你会说,筹码低位密集的有些股票它的确是涨了。其实,这种涨只不过是你受有关宣传的诱导而形成的先入为主概念而已,并非真的因果关系。
股票的上涨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如题材,公司基本面变化,大盘形势等,即便是庄家炒作引起上涨,由于软件中的筹码的密集、转移等,并一定是真的出现了持仓的转移,筹码密集并不意味着大部分流通盘都集中在密集区域,所谓的密集等现象只不过是因为计算方法造成的虚假显示而已,当出现筹码高位为零低位密集时,也许还有大量套牢盘在高位呢,因此,庄家的持仓情况也不是通过筹码分布指标能反映出来的。许多筹码并未密集的股票也疯长(肯定是大资金所为 ),而许多密集的股票并不涨甚至下跌,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筹码低位密集等筹码信息,都是虚假信息,并非投资人持仓成本状况的真实反映。
也许你会说,筹码低位密集的有些股票它的确是涨了。其实,这种涨只不过是你受有关宣传的诱导而形成的先入为主概念而已,并非真的因果关系。
股票的上涨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如题材,公司基本面变化,大盘形势等,即便是庄家炒作引起上涨,由于软件中的筹码的密集、转移等,并一定是真的出现了持仓的转移,筹码密集并不意味着大部分流通盘都集中在密集区域,所谓的密集等现象只不过是因为计算方法造成的虚假显示而已,当出现筹码高位为零低位密集时,也许还有大量套牢盘在高位呢,因此,庄家的持仓情况也不是通过筹码分布指标能反映出来的。许多筹码并未密集的股票也疯长(肯定是大资金所为 ),而许多密集的股票并不涨甚至下跌,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前一篇:一周总结0425-0429
后一篇:如何把握分时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