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为什么要信气功大师?老板们的思维方式
(2013-07-16 11:51:35)
标签:
代价思维方式老板们好处栏目组休闲 |
分类: 社会人文 |
一个商人能够如此成功,智力和情商都不会太差。马云自己发布微博说,“过度的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今天我们是后者:永保好奇”。
这个说辞很清楚:我不会沉溺信仰,但是你们一定缺失信仰。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一个商人大老板,能在某个科学角度证明,在一个完全没用的大师身上能收获什么?
老板在寻找朋友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各种社会关系。老板想要交朋友很难,一般人在职场,我们不会跟同事做太深的朋友,因为可能会有翻脸或者竞争的一天。但是,离职之后,前同事是可以交往的,同行同业里,也能交几个朋友互相照应一下。此外,校友、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也都会是不错的朋友候选人。
但是老板在这些方面就比较辛苦,他的同事都是他的下属,他如何对你们这些家伙倾吐心事?他的同学或者校友,有混得更好的,忙得要死,打电话都是秘书接;有混得太差的,你跟他吃个饭,他都可能谄媚得满地乱滚(常见于非优等生),或者酸不拉几愤世嫉俗(常见于优等生,停留在中小学老师或者基层公务员),看着就够烦。
你说老板的导师和同门?恭喜你,你是个体面行业的从业者,大多数的老板都没上过大学,更别提研究生了。他们的同门,要到社会大学上去找。
老板需要朋友圈,他的朋友圈除了腾讯根据他的手机通讯录帮他生成的那个之外,还要不断地去开拓。这个圈必须做到,把红眼病、财迷疯、穷光蛋淘汰掉,介绍可信赖的、有一定实力和人脉的,可以一起玩、偶尔合作的人留下来。这跟退休老太太会加入广场舞,然后托谈得来的阿姨们给自己家女儿介绍对象,是一个道理。
高尔夫球场上很难做到,这运动更多的还是巩固已有的关系,没有自己去打球遍地跟人搭讪的。
但是大师的麾下,可以做到。
大师有自己的弟子群,大师的吃穿住用,就代表着弟子的供养能力。所以你不用担心你的师兄或者道友是个为吃低保还要改年龄,遛博美拉了屎不拾掇的穷人,圈内都是高端客户。送钱给师父,那就是会费。
老板在寻找同类
灵修或者禅,或者气功,都证明这个追求者是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完善,更健康,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选择这类师父的人,看着好像“世俗的压力”“惟此幽谷可以静心”,其实一个真心出世的都没有,只是希望休息休息罢了。这样的人是可以合作的,同样是找高端的朋友和伙伴,你去《谁想嫁给亿万富翁》栏目组,很可能认识的就是一群不着调的骗子,除了一起喝花酒实在没什么可合作的。
也有的老板会用登山、航海一类的方式,比如王石和张朝阳这样的人,这种高门槛运动确实能够筛掉低端的朋友,找到上进的人们。但是这种对体力要求过高的运动有些风险,还真的有不少穷人,当兵的出身,钱不多,却能够玩得很好,你在他们面前没有太多存在感,关键是这种极限运动,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你到7200米大本营的时候吐着下去了,大家也就知道你能胜任了。
相反,大师那里,你基本上只能找到身体比你还差的人。
在大师的班里寻找合作伙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家彼此都认识了,熟悉了,又有大师背后的神祗或者地狱为吓,背叛彼此的代价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