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极练习之心得

(2013-07-01 09:38:01)
标签:

太极拳

太极

文化

分类: 趣味漫谈

     鄙人习练陈氏太极已两年了。我通过学习陈氏太极拳的老架一路、二路,发现了陈氏太极拳的很多优势,但也发现了陈氏太极乃至传统武术文化氛围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想说的是,很多问题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有些是好的,我们当草。有些是糟粕,我们反而当成宝。这是我的最大体会。
    我先介绍陈氏太极拳,有些是我的个人体会。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所创,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太极正宗。陈氏太极基本采纳了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的拳势,然后以放松的连绵动作并结合适当的发力以及跳跃动作而创编的拳术。那么,就是这么一个拳术,给人带来了很多误解。有的人把它说的神乎其神,而又的人则把它贬得一文不值。后来,我通过多学习了一些传统文化,便大致知道了一些猫腻。
    个人以为,陈氏太极拳的套路并非实战技击术,而是实战技击理论。为什么?因为它的动作是写意的,而非工笔的。纵观目前陈氏最古老的两个拳术套路——老架一路及二路,均是以概括性的连绵动作组成,其中也涉及弹跳、发力等动作。但是,不论是何种动作,都并非单纯的技击动作,而是诸多技击动作的连续体现,甚至只是技击含义略微体现。于是,这样的套路编来干嘛?很多会说拿来健身。经过我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体会。我觉得,太极的套路不是拿来训练的,而是拿来钻研的。一种理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作为只是行为艺术的太极是不会说话的,那么不同的人便可以完全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于是,最终的结果就是,每个学习太极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独有的技击风格。

    很多人说太极什么“以静制动”,都是骗人的。我们看陈氏太极的套路就会发现,它有非常多的步法以及身法,并非死站着。之所以会有“以静制动”的说法,完全是因为那些太极高手的水平较高,只须后发便可制人。说下太极的技法,太极的技击是很流氓的。它可以用身体的头、肩、背、胸、大臂、肘、小臂、腕、手各处、腹部、胯部、膝、脚等各处发动攻击,用它们来攻击对方相对自己比较薄弱的部位。比如,用腕部攻击对方面部就可以,用臀部攻击对方裆部也可以,等等。在技击风格上,有各种体现。比如,发力时可以不动脚,可以进步,可以退步,还可以跳步。诸如此类的,都可以通过钻研套路得出。“太极”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最早最好”之意,另一种是“矛盾变化”之意。

    那么,太极拳就可以这样理解了。太极拳是“最早最好”的拳术,这个怎么理解?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传统武术中最好的拳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最早,人类是先有身体的运动才有搏击。于是,太极拳就是一种产生出搏击的状态。我们通过习练太极,产生自己的技击技术。最后,我们会发现所谓技击无非就是那么简单,于是又回归一种抽象概括的状态。这是第一种理解。

    第二种理解,太极是矛盾变化的拳。太极用最简单的理论阴阳告诉我们,一切的不同有其相似,看似矛盾的有其统一。比如,动作的伸缩告诉我们,出拳不能再往回收手,而应在一开始就处于弹簧收缩状态。当对方攻击我们时,他便处于弹簧伸长状态,为了发动下一次攻击便要回收,而我们,只要在防守时屈肘收缩便可做到攻击比他快。还有,紧张与放松的相对性。发力前放松,至攻击点紧张,而后又放松。攻击时紧张,防守时放松。这就是太极。
    我说过,中国目前的太极拳文化乃至整个传统武术文化都有其毛病。什么内功之类的,不过是一种传统武术进行放松的辅助性训练。所谓轻功,无非是弹跳力强的跳高、身体的超强平衡与高度协调所形成的三种特技。所谓丹田,指的是小腹的位置,想着那个位置不过是为了集中注意力而已。很多这样的东西,都被夸张了。然而,有些可以用自然科学解释的却无法说出来。有的东西,只要把动作讲清楚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说的神乎其神。很多的传统武术家,都是那样的。不过,后来慢慢觉得这是有原因的。本来,武术在清代就被禁的,不得不搞得神秘些,后来又被那些不良教会利用神化,大概就搞成今天这样的传统武术文化了。
    最后,说下太极的训练。个人认为,学完套路后就不该花很多时间练套路,而应钻研套路动作,再把套路动作转化成实战动作,进行击空练习,然后进行诸如推手、打沙袋、千层纸、木人桩、对打等专项训练。还有,三项基本训练是必须的,就是有氧训练、柔韧训练和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可以进行长跑,也可以进行拳术中的步法、身法的练习。柔韧可以进行动态、静态或者准静态的训练方法。力量训练可以进行徒手、器械或者结合武术动作的训练方法。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只是为让了大家多了解了解传统武术,一起弘扬传统文化。

                                                                      太极拳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