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2013-12-30 10:26:40)
标签:

育儿

分类: 诗词探幽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苦雨初霁

李觏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1)诗人在尾联说“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为什么?

(2)古人炼字“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语),颈联中的哪两个字体现了这一点?为什么?请具体分析。

.(1)因为苦雨太久,人们心有余悸(1分),担心嫩晴不老,旧雨重来(1分)。

(2)“活”“全”体现了这一点。(1分)“活”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雨过天晴,泥泞的道路晾干之后车子轻快行驶时声音的悠扬悦耳,暗中与绵绵阴雨中车辆在泥泞的道路上拖泥带水时行驶凝重的咿呀之声形成鲜明对比;(1分)“全”字则写出了阳上林中宿干宿雨之后,果味尝来,鲜美浓郁。(1分)“活”字诉诸听觉,“全”字诉诸味觉,以细节描写共同表达出久雨初晴之后作者心中的极度喜悦之情,虽是寻常朴实之字,却推陈出新,内涵丰富。(1分)

【衡水】该诗表现了诗人的哪几种心情?请简要分析。

标题中的“苦”写出了作者为久雨所苦的心情(或者第一句的“恐”写出了作者为久雨所苦,担心久雨不晴的心情);第二句中“惊”,表达出对大自然变化的惊讶之情;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久雨初晴的喜悦心情;尾联写出了作者希望不要再下雨的希望(或期盼)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 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 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 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 烟火渐相亲。

 (1)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5分)

  (2)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

(1)起句从听觉(1分)形象写起,诗人路过一个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1分)。次句为视觉描写(1分),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1分)。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1分)。

(2)诗的开局以“寒水”“少四邻”写起渲染荒凉景象(1分),给人以寂静清冷之感(1分);三四句以“怪禽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1分),给人以恐惧不安之感(1分);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寂静平安(1分),给人以平静心安之感(1分);七八句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1分),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1分)。(第三点可不答)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村夜》中 (1)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八声甘州
后一篇:安安语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