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个教育落后市的奋起之路
(2011-06-14 01:09:10)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公开博文 |
一个教育落后市的奋起之路
——商丘欲3年打造1000名师
核心提示:
豫东商丘人文历史资源,是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的所在地,千百年来尊师重教氛围浓厚。近年,受教育观念落后等因素制约,商丘教育在河南所有市的位次常处于下游。
教育的工作好坏关乎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关乎商丘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竞争力。而教育发展,教师为本。目前,这片平原大地上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打造名师工程正在改变着这个教育落后市的面貌,商丘正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角色转变。
被重新点燃的激情
6月11日,商丘市教育局局长张瑞祥收到了一封信。这是虞城县一位基层教师写来的。
这名教师叫孟献伟,他在信中说:“之所以提笔给您写信,是因为和我一样的许多中青年教师被您任局长后推出的一系列教育措施深感钦佩,我和其他老师都感觉到商丘的教育有希望了……”
孟献伟1998年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虞城一农村学校任教。他说刚毕业时雄心壮志、信心十足,10年过去了,原本纯净的心不时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干扰,当前途和事业的发展遭遇寒冬时曾有过沉沦之心,没有了往日的积极,进取心逐渐减退……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您推出的许多举措正是作为伯乐的您挑选千里马的最好标准。老教师因为这些标准有紧迫感,进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青年教师个个跃跃欲试,激情被再次点燃,增加了许多钻劲。我在短时间内重整行装,激发出了新的进取之心。”
“在选拔名师过程中,您用严谨的制度、公开透明的操作遏制了个别地方存在的‘人情骨干教师’‘人情优秀教师’等不良风气,让真正凭真才实学获得‘名师’称谓的教师备感珍惜和自豪。”
在这封信中,被孟献伟反复提到的“伯乐选千里马”的标准其实就是商丘市教育局今年针对教师培训工作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简要来说,就是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和“用3年时间打造1000名名师”的名师工程。
近10万教师大比武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归根结底是师资水平、教研水平的提升。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从这点共识出发,商丘市教育局2007年9月便下发通知,决定举办该市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竞赛。
从下发通知到今年2月,商丘市各县(区)、各石直学校进行了初赛和复赛,8万多教师参加了初赛。比赛科目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农村、城镇两个类别和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3月23日起,经层层选拔的986名优秀教师在3个赛点的9个赛场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决赛。比赛吸引了近万名教师观摩。
历时半年的比赛,参赛教师范围之广、人数之多、举办规模之大均居商丘教育史上的第一次,也“震撼了一部分人的心灵”。
获得农村小学语文组第一名的???说,“通过比赛我认识到自己急需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否则将面临被淘汰”。
一农村小学校长深有感触地说,比赛让他找到了督促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好抓手。“如果不是有比赛,校长要求教师学习提高会被个别教师认为是找事。”
各市(区)教育局不少领导则表示,当地通过这次比赛涌现出不少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和不足,需要专门研究加以解决。
省教研室教研员刘志凤、崔秀玲均在决赛第一天听了部分参赛教师的说课。她们说,全省各个市都有形式不同的教师培训,但这是她们所了解到的在省内各级领导最为重视、规模最大、组织最为严密的一次教师技能大赛。
名师选拔拒绝“人情”
3年选拔、培养1000名名校长、学科拔尖教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教坛新星,是商丘市政府今年4月30日下发的《名师工程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也是该市希冀教育取得显著翻身的重要举措。
商丘市教育局副局长曲强说,“名师工程”是商丘市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举措,是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的重大内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没有什么能比成为名师更让人感到自豪和骄傲,没有什么能比成为名师更显得有为、有位和体现人生的价值。
“班主任如何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喜爱?”
“把学校办出特色是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作为校长,请谈谈您对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解?”
就像大学毕业生进行的论文答辩一样,这是6月中旬商丘市在选拔第一批名校长、名班主任时进行的现场答辩。
为了使名师推荐有序进行,商丘市在“实施细则”中对名师推荐和名师评审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均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归纳为了“三个门坎、两个亮相、一个加分”。
简单来说,三个门坎指的是申报资格、工作业绩和民主测评。两个亮相指名校长和名班主任候选人要通过10分钟的答辩登台亮相;而学科拔尖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候选人则要通过15分钟的说课登台亮相。一个加分指在严格规定范围内的获奖情况。
在商丘市人才网和商丘教育培训网等媒体上公布选拔条件,师生测评,组织答辩或现场教学演示,专家评审,公示名单,正式确认。严谨的程序和规范的操作让名师选拔工作一直在阳光下进行,杜绝了“人情名师”的出现。
为鼓励所选名师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除发放证书并在媒体公布外,商丘市实行了力度不小的奖励制度。名校长、名学科拔尖教师每人可获一次性奖励2000元,名班主任、骨干教师、教坛新星每人可获一次性奖励1000元。此外,还可享受优先晋升高一级职务、获得教科研经费支持等权利。
与往年任何一次教师培养工作相比,这次名师工程“规格”最高,它由商丘市政府统一组织领导,教育局牵头,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共同负责实施。前三年每年选拔一次,三年后名师评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为保证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商丘市财政还安排了一定的评审工作经费。
6月22日,实施“名师工程”最为关键的名师推选和评审工作获得了圆满成功,顺利产生了首批340名商丘名师,科学、阳光、公平的评审工作受到了所有参选单位和参选教师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参赛校长和教师分别用信函、短信、电话、面谈等不同形式盛赞名师评选的周密、细致和公平。
张瑞祥说,整个评选期间,评审领导组没有接到任何违规违纪的举报。名师的评审过程锻炼了队伍,探究了方法,积累了经验,分享了成功的快乐。大家认为,名师评选的意义不仅仅是评选出几位名校长、名教师,而是要以点带面,在整个教育系统营造争先、学习、研究、合作、创优的氛围,激励全体教职员工不断进取,享受成功,从而推动商丘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充分发挥“名师工程”的实施效应,进一步完善名师评审的机制和方法,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才是今后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
在开展名师工程的同时,为全面提高全市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商丘市教育局还依托中国教育学会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两个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对全市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人员、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专家面对面和远程教育的培训,借以拓展在职提高培训渠道,全面提升培训质量。
商丘教育曾一度困顿
在社会发展步伐加速发展的今天,凡事不进则退。由于观念保守、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等因素影响,商丘的教育近年来同兄弟市相比较为落后。
正视问题所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2007年6月18日~29日,商丘市教育局派出专题组,深入6县3区及其乡镇和学校,分别与教育局班子成员、学校校长、基层教师召开多层次座谈会,实地考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对全市教育发展环境的现实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
一些教师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育人意识淡薄,重视教书却忽视了育人,缺乏责任心,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部分农村教师家务多,常常是有课才去学校,没课就在家忙家务。有的即使没有家务活,也以身体不好为由,不担或少担课,“小病大养,小事大请“。有的甚至聚众赌博,正事不谈,邪事横生;
极少数城里教师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把人们对教师的尊敬当作谋取私利的资本,有的要求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有的向学生家长索取礼物,接受学生家长的馈赠,有的滥订学习资料和教辅用书,私自办班搞有偿家教;
有的学校校长不抓业务、不抓管理;
有的教育局班子成员管理观念落后,不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教师培训等工作;
……
“这些现象尽管存在于少数县(区)、少数学校、少数教师中,却严重阻碍了商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从教师入手狠下心来加以解决。”张瑞祥说。
半年辛劳换得气象新
“孟老师,你在来信中表达的感受很有代表性,说明了你对教育局这半年来抓的教师培训工作的肯定,下一步将按照制定的教师培训和名师工程计划,结合包括你在内的广大教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继续扎实工作,为尽早实现商丘教育的奋起作出贡献。”
这是张瑞祥给基层教师孟献伟回信中的几句话。
一石激起千层浪。技能大赛、名师工程,连续不断以教师培训、培养工作为主的重大活动打破了商丘教育相对停滞的局面,教师动起来了,学校活起来了,局长忙起来了,一派竞相干事创业的景象形成了。
柘城县在配合商丘市教育局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师德教育活动。这项活动实施4个多月来,已从根本上扭转了柘城全县教师的思想认识,人人争树高尚师德、人人积极钻研课改的浓厚兴教氛围已经形成,柘城老百姓对教育系统的转变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在其他县(区),农村教师懒散的作风正在逐渐消失,他们正在学着城里人“坐班”,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年教师都渴望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想让自己落伍。在许多学校,由于教师个个都想着求上进,校长的管理工作显得更为轻松了,只需要关注学校怎样才能发展得有特色。
管理者乐管、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老百姓乐言,目前,商丘教育正在逐步摆脱“落后”的帽子,举系统之力结合实际配合该市正在开展的全民大创业活动,以昂扬的姿态迎接奥运火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