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6、海南日报6月11日烈日下的玉蜀黍

(2023-06-11 17:56:23)
海南日报数字报-烈日下的玉蜀黍
http://hnrb.hinews.cn/html/2023-06/11/content_58471_16203088.htm
http://hnrb.hinews.cn/image/x2.gif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http://hnrb.hinews.cn/image/soundon.gif
烈日下的玉蜀黍

   寇俊杰

  玉蜀黍是我们家乡人对玉米的惯用叫法,就像我回到家乡时,他们都叫我小名一样。

  在五谷杂粮中,玉蜀黍应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庄稼吧!我钦佩于它植株的高大和生命的短暂。一百天左右就长到两米多的高度(实际上它的生长期更短),平均每天都要长两厘米多,这应该算是很快的生长速度,况且它的生命周期从六月初到九月底,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从这一点说,烈日下的玉蜀黍——值得称赞!

  玉蜀黍都是成片生长的,在夏季的庄稼地里,它永远都是主力军——它也确实像主力军——不但一身绿军装,而且头顶的“天线”像是古代将军头盔上的穗子,腰中的棒子像是手榴弹,腰杆笔挺,英姿飒爽!

  玉蜀黍也许是太普通了,往往让人视而不见,所以古往今来,赞美它的诗词远远没有赞美苍松翠柏、牡丹荷花的多,更别说和梅兰竹菊相比了,但是玉蜀黍的贡献却要比它们大得多——玉蜀黍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那些活跃在文学家笔端的风花雪月一般的植物能有这样的贡献吗?民以食为天啊!梅兰竹菊没有这样的功用。

  很多孩子都背过《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里的禾,应该就是玉蜀黍吧!因为在烈日下,只有玉蜀黍和锄禾的老农站在那里,一个为了生存而流汗,一个为了贡献而生长。这时候,它们都很伟大,辛勤劳作、生养我们的父辈自不必说,而在烈日下努力生长的庄稼们,不也是值得称赞吗?没有它们不惧酷暑、顶风冒雨地生长,怎会有我们人类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呢?

  父亲老了,庄稼活自然由我接了过来。我去地里浇玉蜀黍的时候,正是烈日当头的正午,我不想去,可父亲说:“玉蜀黍也在地里晒着呢!”我扛上铁锨,走到地里,玉蜀黍已长得和我差不多高。我在地里穿梭,玉蜀黍的叶子不时扫过我的脸庞和裸露的胳膊,不一会儿,脸上、胳膊上就留下了一道道红色的痕迹,汗水一蜇,火辣辣地疼。可见,要想把庄稼种好,仅有“汗滴禾下土”是不够的。

  浇完了地,我看着玉蜀黍原来低垂的叶子变得精神起来,在风中哗哗响动,让我也感到精神倍增——今年丰收有希望了啊!我想起前不久,父亲怕我偷懒种不好庄稼,就对我说:“我死后,你就把我埋进庄稼地里,让我看着庄稼,看着你,你要种不好庄稼,就别来见我!”

  永远忘不了诗人臧克家那首著名的《三代》诗:“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人类如此,庄稼亦是。

  在烈日下,一茬茬的玉蜀黍和一辈辈的庄稼人一样,坚定地立在这块土地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