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平原上一个偏僻的小村,代销点是我小时候村里唯一的商店,虽远比不上现在的超市,但在那时候,却是我最想去的地方。
代销点是大队部的临街房,门前是我上下学必经之路(有些同学不是必经之路也常常光顾)。记得那是一间瓦房,大小和一间教室差不多,红砖到顶,上面是蓝瓦,在远处还能看到瓦上的几棵瓦松,外观高大气派,在当时也算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房子了。屋里正对门堆放着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我们对这不感兴趣,就是高高挂在墙上的铁锨、锄、镰刀等农具我们也是视而不见。进屋我们总是直接跑到“U”字形摆放的柜台前,看文具、糖果、点心,女孩子还看头绳、塑料花和布匹。哎呀,总之就是看不完,也看不厌的东西。当然,里面还有盐、酱油、醋、煤油、白糖等生活用品,这里就成了小伙伴们心目中的天堂,心想在这里卖东西的人真美啊!守着这么多好东西,每天光是摸摸看看就让人羡慕得不得了,长大我也能像他那样在代销点上班多好!
有一段时间,代销点里还卖过画片,就是一张硬纸上印着很多块小画片,每块比橡皮大一些,上面印着《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人物的画像,背面还写着人物简介,这在当时可真是风靡一时。每次走过代销点,我们都要先拐进去看看有没有新进的画片,如果有就让人家拿过来仔仔细细地看,发现有喜欢的,有钱的多买几张,没钱的少买些,就是半张人家也卖。我们用代销点的剪刀小心地一张张剪开,然后一哄而散,跑到门外就在旁边的石板上拍画片玩儿。两人各放一张,每人拍一下,谁拍翻算谁的。拍画片也奇怪,有时候是手伸平好拍,有时候是手拱起好拍,有时候是正上面好拍,有时候是画片旁边好拍,不过正因为它无规律可循,无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我们乐此不疲,拍到手红手疼,拍到天黑天冷也不罢手。那画片印制的虽然粗糙,但却是我们的最爱,不但会拍,会交换,还会看,没事时拿出来看看上面的画和字儿,能学到很多知识,还熟悉了书中的各个人物。
买画片儿需要钱,好在父母常让我们拿着瓶子去买酱油、醋、煤油等,或是一些针头线脑儿,他们给的钱都多,作为“跑腿费”,找回的整钱上交,零钱就归我们了。遇到这样的好事,我们会高兴得像过年得了压岁钱一样,拿了钱到代销点,买画片儿,买糖果都可以,就是不买学习用品,因为需要买学习用品时,还可以再向父母要钱——学习可是正经事,谁舍得花自己的钱呢?
时光荏然,代销点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记忆却永远是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