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代陶俑巧识别(图)

(2013-11-14 22:06:36)
 

http://www.xiancn.com/img/2005-03/13/Wb1210A.JPG

汉陶俑

  

  看神态汉代陶俑那种质朴、纯真的神情,有心灵感应者都会一见钟情。那些舞蹈俑、听琴俑、厨俑、牵狗俑,虽然土埋千年,一般眼睛表面均风化模糊了,但仍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欲之光、无邪之声。

  看工艺早期汉俑靠手捏成型,洗尽土锈后,在耳朵处用放大镜看,偶尔还会看到大拇指的指纹。真品汉俑大都是通过合模加捏、刻画、堆塑等多种手法制成,而且真品汉俑整体是由两个以上部分构成,尤其是头颈部分都留有间隙,即头都是套上去的。有时,腿部及前后身体等也是拼接而成的,纵然经过竹片修刮,但仍会留有削刮痕迹。

  而新仿汉俑大都是用真品翻模,一次成型,没有经过合范工艺,没有留下合范后用竹片等工具削刮的遗痕。况且用真品翻模克隆后的汉俑,细微的衣饰、眉宇纹饰大都模糊不清,或重新加工阴刻的线条迟疑、柔弱无力,这是包括书画、瓷器、玉器仿品的通病,真赝对比,很容易分辨出来。

  看土锈除非瓷釉风化,一般瓷器的土锈都能洗干净,仅在露胎处遗有火石红及土锈痕迹。而汉俑陶器的表面,几乎布满了风化的痕迹,表层很酥。风化严重的,土锈与陶体也浑然一体,用手指甲轻轻一刮,土锈与陶体表层如粉末状落下。如果风化不严重,土锈相对就比较硬。

  以上说的是土墓出土的陶俑,如果是崖墓出土的陶俑,表面局部会带有一些附着牢固的白色粘结,这是由崖墓中的碳酸钙自然形成的,其厚薄不匀,分布散乱,如陶胎本身般坚硬,用常规的清洁剂很难清洗。这里还想说明一下,新出土的陶俑没有传世古玉的那种包浆或土锈。

  而新仿的陶俑土锈,最差的是直接用水掺和墓土刷上去,再经过太阳暴晒,这种假土锈多清洗几遍即掉落。其次是用水掺胶水再沾墓土、黄土、汉砖粉末,扑打在陶俑表面上。如用布使劲擦拭,有胶水的假土锈会出现胶水凝固后的亮光及流动的状态,不难分辨。还有一个最简便的鉴定方法,即看陶俑外层与内壁的土锈状态,土锈色泽、硬度里外相似,浑然一体的,真土锈可能性大;如土锈里外不一样,外旧内新,外硬内松,用手一抠,很容易块状般脱落的,必是赝品。

  看陶胎对于瓷器来说,造型、釉水、纹饰仿造得再神似,如胎质不对,就能一票否决。而看陶俑就不一样,除了彩绘覆盖部分,其余部分都属于裸胎,尤其是新出土的陶俑的底足,露胎概念比较模糊。笔者的经验是:胎体轻总比胎体重可靠些,因为前者问世一二千年,水分都风干了;后者刚出窑,还含有较多的水分。胎体松总比胎体硬可靠些,因为前者经历了岁月的风化,土蚀过了;后者刚出窑,刚凝结,还有火气,本身坚硬。当然,由于陶俑产地不同,胎轻与胎重,胎松与胎硬,不能一概而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