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至正元年铜权

(2011-11-10 23:17:42)
标签:

杂谈

 权为等重之具,是古代度量称重的标准衡器,与衡组合使用,是古代商品交换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衡器有两种形式:一为天平。古代天平由衡杆、权和盘等组成,春秋时就开始使用;一为杆秤,其雏形是春秋时出现的不等臂天平,由秤杆、秤砣、秤钩及秤盘等组成,其秤杆是衡杆的发展,汉代始称杆秤。权即天平的组成部分,又称秤锤、秤权。《广雅·释器》:“锤谓之权”。《汉书·律历志上》:“权者,

  权为等重之具,是古代度量称重的标准衡器,与衡组合使用,是古代商品交换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衡器有两种形式:一为天平。古代天平由衡杆、权和盘等组成,春秋时就开始使用;一为杆秤,其雏形是春秋时出现的不等臂天平,由秤杆、秤砣、秤钩及秤盘等组成,其秤杆是衡杆的发展,汉代始称杆秤。权即天平的组成部分,又称秤锤、秤权。《广雅·释器》:“锤谓之权”。《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其进位方法是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权的材质主要以石、铜、铁、陶、瓷等为主,兼有金、银、锡等,造型有长方形、银锭形、圆柱形、扁圆形、鼓形以及动物、果蔬形等。

  目前已知最早的铜权为湖北江陵雨台山春秋墓出土的楚国铜权,为圆环形,一套数枚,在天平上使用。春秋时的铜权出土很少,战国秦汉时的铜权出土较多,三国至宋时的铜权出土较少。到了元代时,疆域辽阔,商贸发达,铜权的制作工艺也达到了顶峰,各行政区均以铜制权,并铸刻路、府、州名称或年号铭文,作为官方标准衡器。

  安丘市博物馆所藏元代至正元年铜权,红铜质,铸造精美,呈覆钵圆塔式,上部倒梯形方钮中有一系绳圆孔,下为圆盘形肩,权身呈上大下小的椭圆形,束腰下接台阶形平底座。权身正面铸阴文“至正元年”,左侧刻“三”字,背面铸阴文“益都路造”,通高10、底座径4.68厘米,重533克,安丘市兴安街办南关村村民刘荆培捐献。元代至正元年铜权纪铭清晰,保存完整,1991年经山东省文物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元至正元年铜权是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益都路所铸造。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至正”是其继“元统”、“至元”后的第三个年号。“益都路造”中的“路”是行政机构,其始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是宋王朝为解决当时的州、县二级制而设立于州之上的中央派出机构,属地方一级政区。辽、金亦以路为一级政区,但元朝实行行省制,路降为二级政区,明朝改路为府,路制消亡。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路、府、州、县管理体制,一般为省辖路,路辖府、州,府、州辖县,普遍实行三级和四级政区。益都路是元朝设在山东中部的行政机构,安丘县属益都路管辖。据明万历《安丘县志》记载元朝安丘县隶属于“中书省益都路密州”,清康熙《重修青州府志》记载,安丘县在元代属于“益都路总管府”管辖。“益都路造”证明元至正元年铜权是当时的地方政府益都路官方铸造,反映出元朝度量衡标准不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指定,而是由各路、府、州自行制定,各行政区的标准是有差异的,据清末民初汤寿潜编《三通考辑要》载,元世祖时,山东东平人赵天麟曾上策论同制度,曰:“臣居山东,今见山东数郡,或隔一镇或间一河,其度之长短,两之多少,衡之轻重已皆不相同矣”。由此可见元朝度量衡比较混乱。朝廷统一度量衡是不彻底的。

  元至正元铜权的发现,不仅为安丘乃至山东地区在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可*的实物资料,而且为研究元代的行政区划和度量衡制度提供了重要佐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资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来源:博宝艺术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