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博客个人简介所说,我是个闲不住的人,爱倒腾。专门百度过倒腾这词,详细解释有:折腾,翻过来倒过去;安排,调配;买进卖出,经营。而倒腾自个,其实就是折腾,人家倒腾是买进卖出,我是走了又来,来了又走,换过去又换回来。大体还算符合倒腾的核心意思了。
起初注册新浪是06年么,大致是吧。那时还是大二一小孩,想要关注明星,喜欢的明星很多,而新浪首页总会出现某某名人新浪开博的消息,一下动心,安营扎寨,当然,得忽略之前注册过了但从未留下只言片语且已经遗忘的小窝了。在新浪呆了四年,中途放弃最初注册的用户名(纯属心血来潮,不喜欢了),又另注册一个,一年多之后,就是近两月时间,辗转到百度空间,期间注册了两个ID,为什么最后决定回到新浪,说不清的理由,或许是不想太过执着些东西。
新浪博客,无疑,它吸引来此的人多面广,从首页即可看出,话题讨论很丰富,当然,单纯就目前的我而言,通常不会点开博文链接。记得最初是会点击看看热点讨论的各方观点的,但某天,突然发现一些讨论影响了心情,与个人性格里的凡事不求苛刻尽量谅解有关。太激烈太极端太过的讨论反而总会放大事实的本质,而所谓的讨论者,能真正了解事实或内在的又有几多,所以,了解发生的那件事,做到心中一杆秤,足以。或许有人是天生的评论家或分析者,而我不是,只是但求安稳过些一日子的人罢了,不苛求自己,那就同样也别苛求了别人吧。
在百度空间转了一圈,了解了一个更为人性化的空间,那里更适合像我这样,喜欢找些同类的朋友,或是偏爱以文识人的人。首页的女主角们,下面分散的版块,虽然简单,但是点击链接,会发现大多的人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写着些心情,交了些志向相投的朋友。在百度,让我犹如进了常去的那个论坛,大家那么熟悉,相互关心鼓励,文章的回复也会更贴心,作者也会相应的回复,互动了解就是如此形成。尽管这需要一个长期交流的过程,但即使是网络两端也总会有温暖存在。当然,作为一个后来者,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认识喜欢的朋友,因为,圈子已经形成,而你想要踏入那个大家庭,你或她们从需要一个接触、了解、适应的过程,当然,需要的,更是一颗平常心的对待,换来更多真心以待。
百度管理队伍就在大家中间,我们可以查看管理员的空间,她们也是从普通会员做起,写些文字,交些朋友,某天申请历经考核才得以进入管理团队。不得不说,百度空间,做到了它所承诺的:真我,真朋友。相信也做到了真诚。
不过,在百度空间,想要被推荐进百度首页,大概最基本的是写写写,看着被推荐的文章,会觉得,恩,一切皆有可能,可轮到自己,或许会感叹,管理团队大海捞针,刚好淘到你这篇文章,除了运气、文笔,或勤更日志外,我不知道还需要哪些要素,或许可以尝试采访下管理团队,看看他们是如何选择文章的。在百度,就看到过一位朋友,觉得百度的自我推荐这事不怎么靠谱,总有“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种花画不成”的感触,可见,淡定也是必须的。
另外,百度空间有个优点。当你写完一篇日志,编辑发表,文章下面会出现相关博文,猜测这是根据你的文章标题来配的,很不错的功能,有着共同话题的人,让人不禁想要过去看看,这就是很好的互动和交友的元素。
再说新浪,自认为,待了四年,我仍不了解它,它太广,广而有些杂,当入眼的很多消息不再让现今的我产生兴趣时,也便失去的了解的冲动。所以,做太多评价,也显得不靠谱,不客观。
但在这里,却不得不提到新浪的博文评论形同虚设,即使是首页推荐的博文,大概10个评论回复,其中半数以上是广告或互踩的套话,垃圾内容太多,这点实在影响博主或更多人的心情,即使博主选择关闭评论一点也不为过。曾经见过一篇博文,列举新浪更应该关闭或杜绝的一类博客,顿觉在理。向来我都不选择访客这像组件设置,因为看着访客的图片就让人想要叉叉掉,更有些点击进入后发现是网店的宣传或其他,大失所望。另外,博文旁边的相关博文的选择标准又是什么呢?难道只是根据博文投稿分类那一项,显然缺少了些针对性。
曾经关注过博客圈子,偶尔想起,才逛逛而已。校园名博,不得不说,这里的很多人,有才或有貌或二者皆有,如果学生想关注同类的朋友们的生活,这里是个出发点。
在新浪四年,或许不够用心,或许依旧太飘忽,或许我的圈子仍旧只是个圈子,所以,真正认识,可以互相鼓励聊很多的朋友,只有一个,很难得,可是在哪里找到她的呢。隐约的记忆,是09年毕业季,在哪里看到她的学士照,于是才有了后来的了解,很不错的女孩子。
而如今,我再次注册新号依旧驻扎新浪。因为我需要一个了解更多的平台,需要更多开阔视野的元素,尽管,在这里,要找到我想要的元素不易,找到喜欢的能温暖人心的文字很难,但是可能某天,机缘巧合,或许会有值得珍惜或了解的东西,某篇博文或是它连带的某些因子就会给了我启发,显然,我是需要激励的,一边需求安稳平凡的生活一边想要更丰富更开阔更能开发自我的平台。
加载中,请稍候......